首页 > 历史小说 > 军魂,最后的救赎 > 第三十一章 转进

第三十一章 转进(2/2)

目录

“我们在缅甸输了,没错,但是我们能怎么样?还不是要继续打下去?现在,上面命令我们回国,回国去继续作战,继续去打鬼子。现在在中国,在家乡,还有上百万鬼子等着我们去打,还有上亿的同胞在当亡国奴。没有时间让你们在这里怨天尤人。不过你们记住,如果有一天我们还能够有命回到这里,重新杀回来,继续在这里驱逐倭寇。那时候来带给他们,给那些殉国的弟兄们带来倭寇已经全部被驱逐的消息,这才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萧天河喘着粗气,扫视了一下9连剩下的战士们,咬紧牙关,狠狠的命令道:

“全体向后转,齐步走!走!”

说完快步走到队伍前面,领头向北方走去,风中飘过他不甘的泪花,消散在这片潮湿的大地上……

士兵们跟在他身后,排着整齐的队伍,一步两回头的看着江面,一起向北方缅北的方向走去……

古都曼德勒城

这座死城依然维持着自己的破败和萧条,中国远征军的建筑大都已经人去楼空,整个城市看起来空荡荡的。然而很多人在日军潜伏人员的协助下已经准备好了日本的太阳旗,准备欢迎日军的入城,迎接缅甸的“新生”。

军统驻地

“动作快点!除了武器dàn • yào,统统销毁!”

那个喜欢光着膀子的少校主任一如既往的提着一只汤姆森在卡车旁边指挥。由于要“料理”的俘虏和销毁的文件太多,他们没来得及和军部一起转移。不过还是赶在日军渡江之前完成了所有的作业,在一个警卫排的协助下开始撤离。

更有利的是,利用自己军统的威慑力,保留了两辆卡车,避免了步行的危险。

姚琴跳上了卡车,看着在车旁指挥的少校,有些怯怯的问道:

“主任,那个……”

“你那位杨成峰中尉还活着,而且似乎零件还比较全!”

少校没等她说完就直接做了回答。末了,冲着她挤出了一丝笑容:

“22师已经撤离了,成建制撤离的,负责断后的如果没猜错应该是新38师。如果撤退顺利的话,我们都可以安全回国!”

姚琴这才松了口气。

不过少校的眼神里露出了一丝担忧——国军阵地防御时还能打得有模有样,但是一到撤退,往往会变成溃退,损失比战场还要大。不过在国内,好歹有时候还能有自己老百姓的协助。这在缅甸环境险恶之地,到处都是敌人,一旦溃散,那么大部分人只怕都回不了家了……

人员和物资处理完毕后,少校钻进卡车的驾驶室,回头看着这座即将落入敌手的城市,叹了口气,心中也充满了不甘。

“我们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为什么还是这样的结局?”

少校默念了一句,然后发动了引擎……

1942年5月1日曼德勒以北瑞波市史迪威将军司令部

同样不甘心的还有远征军名义上的司令官史迪威将军,一个月前,他还踌躇满志的希望自己率领中国军队取得缅甸战场的胜利,为整个盟军在1942年的低迷打一针强心剂。然而现在,缅甸的情况可以用“崩溃”来表示,一点都不夸张。

在得到腊戌失守的消息后,杜聿明再次肆无忌惮起来,似乎是得到了老蒋的直接命令,不再理会史迪威。他亲自率领第五军直属队,以及96师,新22师和66军的新38师,以及第六军93师和远征军司令部直属36师(主要以炮兵,辎重部队,宪兵,工兵为主,无野战能力),5万余人,向密支那一带撤去。

值得一提的是,本来按照计划应该从东部和第六军残部一起通过缅泰边境伺机撤退回国的戴安澜200师违抗了当初的计划,义无反顾的跟着第五军开始向密支那前进。

随着远征军的撤退,无数逃难的人群开始通过这里向着北方的密支那逃去——腊戌失守后,整个缅甸,只有密支那还剩下一条前往中国云南腾冲的公路,这也是最后一条能够向中国撤退的道路。

道路上,到处都是嘈杂的人群,中国人,英国人,印度人,缅甸人和军队交织在一起,不顾一切的向密支那行进而去。

罗卓英走了,在得知腊戌失守,远征军开始撤退后,他迫不及待的带人抢了一列火车企图先逃往密支那。不料这辆调度之外的火车在行进中与其他火车相撞,导致前往密支那的铁道交通一度瘫痪。罗卓英等人只好下车,和远征军汇合,一起撤离——由于耽误了火车的运输,他还被杜聿明埋怨了很久。

英军跑了,中国军队也跑了,司令部顿时人去楼空,只有几十名美国军官和16名中国警卫,以及史迪威将军,依然留在这里,监控着撤离和日军的动向。

日军已经渡过伊洛瓦底江,瑞波几乎可以依稀听到日军的炮声。

当史迪威的副官建议他们要飞机撤离的时候,史迪威做出了如下回答:

“虽然我对远征军的指挥权只是名义上的,但是我必须对这支军队负责到底!”

不久,一架C47运输机降落在城外临时搭建的机场,两名美国飞行员跳下飞机,跑到史迪威将军面前一敬礼:

“长官,日军距离瑞波只有不到20公里了,我们奉阿诺德中将(美国空军之父,空军唯一的五星上将,现任美国陆军航空兵总司令)的命令来搭救您!”

或许是“搭救”一词刺痛了史迪威,他并没有上飞机离开,而是命令司令部的主要人员乘上飞机撤到印度,自己则亲率剩下的随行人员从地面北撤,寻找中国远征军。

临行之前,史迪威特地交代相关人员通知在印度的罗伯特上校,让他尽快落实好中国军队在印度的训练基地等问题。

“我们还没有失败!”

史迪威坚信着这一点。

从在抗战战场上收集的情报到实际开始指挥这只古老帝国的军队,他才发现情况比他之前预料的更为严重。无论是一开始的指挥官指挥不动军队,还是蒋介石的“遥控”,以及后来的那些军队在日军面前一触即溃,似乎都在诉说着为什么有那么多官兵英勇奋战,他们还是会丢掉了大半个中国。

诚然,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军事素质整体和日军有一定差距,但是他们屡战屡败的最根本原因却不是这个问题。

中国官兵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直至最后一刻的景象让史迪威深受震撼。他知道这些士兵和下级军官们已经竭尽所能,然而无能混乱的上层却让这些英勇的官兵们的鲜血白白浪费掉。

这些高级将领们脑子里似乎从来没有想过怎么打胜仗的问题,而是将精力全部放在怎么通过战争让自己更大的收益,无论是胜仗还是败仗。最后就往往陷入还是“龟缩”不打比较好的境地——毕竟即使战败,他们也有办法不受任何影响。

正如战后那些将领们在委员长面前,对于缅甸失利异口同声的将责任推到史迪威身上。说都是由于他急于打一场胜仗才最终让战局失利。当然,对于这些脑子里从来就没有要打胜仗想法的将领们,自然是看不惯这种“军人要打胜仗”的思维。他们想的更多的是怎么保存实力,怎么依靠美国人和英国人打仗,怎么靠着战争让自己最大获利。

再加上那位喜欢遥控战局的委员长,稳坐重庆,自以为那些喜欢欺上瞒下的部下们会把战场的真实情况如实反映给他。自己又从来不来下面看看实际情况,却自以为是的瞎指挥。

更为要命的是,他的部下哪怕明知道他是错的,还必须遵照他的指令行动。那样即使打败了,也不会被怪罪。否则就会有“不忠”的嫌疑,即使抗命胜了,后果也比失败更严重。

这样的军队,即使配备好的武器,给予好的训练,依然难以在战场上扭转战局。

史迪威曾经记得一位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的老前辈告诉他的往事——当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后,他们找到了清军的军械库,里面堆积如山的德制最新型步枪,加特林机枪和各种火炮,甚至装备的先进程度已经超过了八国联军那区区数万人的老式装备。只是并没有人安排军队使用这些装备去抵抗他们。除了少量军队,大部分gāo • guān只顾着带着他们的军队落荒而逃。

在大沽口的4条英制最新型鱼雷艇也没有对入侵的联军舰队发动任何进攻,上面的水兵只是在军官的带领下登岸逃跑,让这些重金从英国购买的先进鱼雷艇又回到了英国手里。

武器差距的问题只要不是瞎子就能看出来,从1840年起,为了解决武器的代差,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自制和采购武器改变这一现状,然而之后的每一场战争依然一败涂地。

这只军队需要的不仅仅是提高武器装备,他需要一次彻底的整理,一次从头到脚的“洗涤”!褪去他在上千年的封建世界积攒的厚厚的污泥,获得一场新生。否则,就只是在一味地让士兵们白白牺牲,白白流血。

他相信自己,也相信中国军队还会东山再起。他相信这个只用一片菜叶或者一口水就能顽强的生存和繁衍下去古老的民族不会被区区四岛的日本人击败。

为此他已经提前在印度准备好了一切,这是为一只军队重头开始的全面计划。他相信,有一天,这支新生的军队会大张旗鼓的杀回来,席卷这片他们曾经流血的土地,洗刷他们战败的屈辱,取得最后的胜利。

“长官!”

一名美军中尉快步走到史迪威面前敬礼:

“都准备好了,相关机要文件销毁完毕!”

“我们走!”

史迪威站了起来,戴上钢盔,从一旁抄起一只M1卡宾枪背在自己的肩上,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指挥部,默默地说了一句:

“Iwillbeback。”

然后,他走出了指挥部,看着外面排列整齐的美国和中国官兵们,带领着他们一起向着北方撤退……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