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奇怪的战争(3/4)
“手榴弹,多来几个手榴弹!”
200师的上尉心里似乎有些激动,一边上子弹,嘴里一边说着:
“够了!够了!”
作为这只军队的一员,他也知道后勤领取dàn • yào的“潜规则”,然而在这里,无需任何交易,甚至无需语言,有的只是战士之间的理解。
当dàn • yào补充完毕,上尉才握住萧天河的手说道:
“都是第五军的兄弟,大恩不言谢。如果有命回来,咱们一起打鬼子!”
说完,200师的官兵们和第九连的官兵们几乎同时举起了手向对方敬礼。然后,随着一声机械碰撞的声音,上尉给自己的MP18再次上了膛,用那有些沙哑的声音命令道:
“全体向后转,目标同古,跑步前进!”
这些200师的官兵们再次向着炮火连天的战场方向冲去,身影逐渐消失。而9连则调头向自己的纵深快步而去。
“连长!”杨成峰快步走到萧天河身旁有些愤怒的问道:“200师在和鬼子拼命,为什么我们不去进攻鬼子?”
“等命令!”萧天河咬着牙冷冷的说道。
“等到200师都被打光吗?”
“服从命令!”萧天河用有些愤怒的语气说道……
与此同时,缅北重镇眉苗中国远征军司令部。
“为什么不派22师全面进攻?为什么不按照我的命令发动进攻?”
一个带着浓厚的美国佛罗里达口音,挂着中将军衔的美国军人正操着熟练汉语的声音怒斥着自己名义上的“部下”,第五军军长兼远征军副总司令和前敌司令杜聿明中将。
这个有着大鼻子,蓝眼睛的美国佬正是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兼任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官的美国将领史迪威将军。
史迪威将军还是上尉时期就在中国任职,从1920年的北洋军阀混战时代在中国驻扎,担任驻华的武官和情报官,对这个古老的国家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和自己独特的感情。尤其在抗战爆发后,他作为军方的情报组长,负责收集交战的信息反馈给美国政府。对于中国军队官兵们的英勇作战和上级的腐败无能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
所以,当太平洋战争爆发,当罗斯福和马歇尔都需要一名熟悉中国情况的将领来华之后,他被直接从北非登陆的“体育家”计划抽调下来,临危转入中国战场。
那时,史迪威踌躇满志,希望自己能够协助这个古老的国家打败日本人,取得胜利——为了自己的职责,美国的利益(美国需要中国在本土击败日本以减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压力),也为了自己对这个国家独特的感情。
当蒋介石毫不吝啬的赋予他远征军司令官这个职务全权指挥中国远征军的时候,史迪威喜悦的心情顿时溢于言表。他迫切希望这些中国官兵能在自己的指挥下取得胜利,并且紧急拉起自己的班子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
最初的计划就是同古会战——同古虽小,但是是缅甸中部的交通要输,也是目前远征军在平满那一带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目前,日军追击英缅军队,几乎未遇到什么有效的抵抗。因此,日军骄横大意,很容易袭击。无论是出于战略目的还是士气影响,都必须先遏制住日军的攻势,取得一次较大的胜利。
更为关键的是,英军目前的颓败谁都看得见,那位在伦敦叼着雪茄的胖子似乎已经认定缅甸守不住了,只能撤退。所以尽管英军在印度有充足的兵力,却一兵不调,只是加固英帕尔地区的防御。
如果中国军队改变了局势,让日军的攻势止住,甚至有反击的可能,那么哪怕是为了确保在缅甸的殖民统治,英国人也不许自己的军队再撤下去了,很可能从印度调来重兵发动反击,彻底扭转战局。
现在,日军分两路向北进发,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右路的第55师团,其战斗力在日军中只属于二流,而且由于轻装前行,战线拉得很长,携带的重装备十分有限,因此是“开刀”的最好对象。
更为有利的是他的后面跟着的还有整个日军第15军的军部,如果能顺道一起端掉,那么整个缅甸战局就有逆转的可能。
因此,史迪威计划先以第200师在同古伏击日军,随即以整个第五军包括第六军的一部全线压上,迂回攻击敌人的两翼,在敌人第55师团反应过来之前,将其歼灭一部或者将其重创。如果可能,甚至会绕过55师团,攻击其后的第15军军部,将敌人的中路军打残或者击退,威胁其大后方,逼迫左路孤军深入的日军33师团停止前进。
就算不能扭转战局,也可以为整个远征军包括英军赢得首战告捷的士气和布防调整的时间。
为此,他甚至直接会晤亚历山大将军,得到了英军第7装甲旅将在西线发动进攻,牵制敌33师团的承诺。
由于日军此刻在一线只有这两个师团,后续的56师团和18师团都还在路上,如果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先击败这两个师团,那么之后的仗就会容易的多。
这个计划同时也得到了蒋介石和杜聿明的认可,被极有效率的执行了。200师迅速在同古城设防,设伏,并且成功的给了日军当头一棒。
然而当日军明白过来,全面进攻开始,按照计划下一步方案准备重创来犯之敌的命令却直接被杜聿明“拒不执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