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胜利在望(3/3)
“舞伎歌姬尽暗捐,婴儿……稚女…皆生……”魏思渊想了想,抬眸看了一眼神色淡然的关沐曦,说道:“婴儿稚女皆生弃。”
弃这个字可不好接。
关沐曦似乎是感受到有人再看她一般,抬眸对上魏思渊的眼睛,莞尔一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弃这个字的确挺不好作出一首好诗,但是李白写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她倒是记得。
魏思渊没想到她接出来,并且作的诗如此上口好听。
“好!”
“好!”
“好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简直可以称为千古绝句了。
底下的人又开始沸腾了,尤其是那些太师们,瞪大了双眼,纷纷让身后的夫子们将这诗给记下来。
“舟……舟人回首尽东望。”
和关沐曦作的诗比起来,东陵夫子作的诗,苍白无味。
“望门投止思张俭。”王培接的也十分无味,只有单单一句诗。
“俭幕卷云宾履隔,郢楼翻雪饯壶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与其说关沐曦在作诗,倒不如说她更像是在背诗,可惜每一首诗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首次听闻。
底下的人都开始效仿太师们,拿出纸笔开始将关沐曦坐的诗全部记下来。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关沐曦听了这诗不由得失笑,像是赞赏一般的点了点头,目光看向贺老,意味不明。
贺老回以一笑,他答应了东陵帝定是要赢得这作诗的。
“阑……阑珊……”王培皱了皱眉,一时语塞。
太监已经开始在报数,数字在脑中盘旋,紧张到看向关沐曦,似是在寻求帮助。
“四……五。”
王培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软塌塌的,他愧对关沐曦这么重视他。
“抱歉。”羞愧让他不敢看关沐曦。
“无碍。”她音色平和,像是无关紧要的事一般。
台上一时只剩下关沐曦一人面对东陵三人。
况且对面有个名扬四海,颇有威望的贺老前辈,关沐曦更是赢得几率渺茫。
“关小姐可还要继续?”魏思渊开口问他,心里还是有些欣赏面前的女子,跟当年的温怡有的一拼。
“皇上,微臣有个提议。”关沐曦没理会他,抬头看向坐在龙椅上的东陵帝。
“什么提议,说来听听。”东陵帝来了兴趣,说道。
“这最后一局,每个人都得作出完整的诗来。”她说的极其平淡。
贺老有些诧异:“你们景国只剩下你一人了。”他像是在提醒她,让她谨慎。
“我知道,所以要搏一搏,您说呢?”她转眼看向贺老:“既然是学术研讨,不就该如此吗?否则千里迢迢来这儿,多没意思。”
语毕,嘴角微挑,眼里露出几分笑意。
“好,朕答应。”东陵帝答应的极为爽快。
“谢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