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明梦(1/4)
第八百六十六章大明梦
“陛下说的没错,尤其是荆王之事,两年之内不能袭爵,在外面惹得乱糟糟的,大家都认为,陛下要虐待旧皇室。”程贤说道。
荆王一脉来源自明仁宗朱高炽,明正统十年从江西建昌迁都蕲州。朱慈烺一直兼着朱家族长的担子,经常通过宗人府得到一大堆信息,比如再不让荆王世子袭爵,世子就要因为没有俸禄吃饭饿死了。
气的朱慈烺数次想请求皇帝关闭宗人府,现在皇帝姓朱了,就该换新的玉蝶,重新造册,别放朱家子孙的姓名了。
“这其实是朕的家事。”徐梁不想跟程贤多谈这些。
“陛下的家事,也是天下事。陛下,如今天下逐渐太平了,您想让臣子们守规矩,您也要习惯守规矩的日子。您若是对现有的规矩不满,可以改变规矩,但是不能没有规矩,不讲规矩,那是桀纣等君主做的事情。你若是对荆王一脉不满,可以找出他越矩之处,而不该拖着。”
徐梁略微沉吟,见程贤将事情说的那么严重,可见这件事情确实上升到了国家高度。
徐梁觉得如今程贤已经不是内阁首辅,似乎可以更好的成为自己和群臣之间的桥梁,当下说道:“藩国之事,耗费太大,大明二百七六十年间,简直被藩王腐蚀的千疮百孔,我确实有意改变旧制度,以后只允许贤德的人禁爵,与国无用着,不与封赏。”
其实程贤心里很清楚,藩王对朝廷的财政和土地消耗非常大,虽然陛下借助动荡之机,对这种环境做出了一些改变,但这种问题,如果不得到根本上的改变,不出三百年,同样的矛盾依然会激化。
但陛下的问题,依然存在矛盾。
因为明朝的分封制,最早的时候,是用贤王去摄政,控制地方,但是后来的根本目的是养猪。因为藩王过于优秀,很容易引起与中枢的关系不睦,甚至动荡。
最为关键的一点事,这贤与不贤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朕并非先皇一脉,也不怕背不孝的黑锅,朕愿意分封给他们爵位,已经是天大的恩惠,谁喊朕不仁,朕就让谁的名字从玉蝶中除名。除非朱家子孙,有考中公务员,做出巨大的贡献,亦或者渠道帝国学府较高学历,并有重大科研、文教突破的人,由宗人府评定后,再行册封,同时爵位只作为荣誉头衔,保持俸禄,却不允许袭爵。”徐梁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