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民国大敌(3/4)
除此之外,日本也向欧美国家学习,利用庚子赔款设立了学生交换计划,但规定使用基金在日本学习的中国人,必须“发誓效忠”于日本天皇!这是对中国**裸的羞辱。
1928年,注定成为中日关系的宿命之年。
秦笛在1928年2月,化名“春申君”,在申报上发表文章《战争的钟声已经敲响》以警示世人,可惜这篇文章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凡响。因为老百姓更关注柴米油盐,这种军国大事该由政府官员考虑,而政府还没有完成统一,青白党和大赤党都有心无力。
在这种情况下,秦笛加紧了青霉素和磺胺药的生产,而且收紧外销,将大量药物投放于国内,还有一部分储备起来。
与此同时,他在重庆、西安和昆明投资的三家分厂也正式投产了,主要生产磺胺药和阿司匹林。
另外,他还在魔都和西安各成立一家工厂,专门生产绷带、纱布、缝线和医疗器械。
绷带和纱布的生产没有难度,秦家有经营纱厂的经验,只要按照特定的要求织布,然后加几道消毒工序就行了。
医疗器械一部分进口,一部分可以自己制备。
有些医疗器械要求很高,哪怕是一把止血钳,一个血压计,看似很简单,其实没那么容易造出来。一把好的手术剪刀,都可能要上百美元。
因此,秦笛不得不未雨绸缪,扩大“国泰医药进出口公司”的股本,提前下单从美国购买大量的医疗设备,一部分推销给各大医院,一部分运到西部内陆地区,暂时储备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