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二 定性(3/4)
郑经这才起身,把一封皱皱巴巴的信放在了李明勋面前,那信由内而外晕染了一块块的血渍,李明勋迟疑片刻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封血书,而这封血书正是沈廷扬在死守镇江之前,写给李明勋的,大意便是,死守镇江,是其本人的坚持,并非郑成功的命令,其希望郑成功与李明勋可率大军海陆并进,解镇江之困,光复江南。
显然,这里面有内情,这郑藩与合众国联军之说出自何方呢,毕竟当初郑藩进军江南时,李明勋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派兵支持的。
不管相信不相信,李明勋只能听郑藩解释,也就是眼前郑经的说辞,原来郑成功并未直接抛弃镇江友军,只是让其先守半月,其率领长江南北,以分满清之力,另外向合众国寻求支持,以得其支持。
这明摆着卖队友的理由,张煌言等一干人竟然是信了,当然他们对郑成功的诺言并不感冒,他们更相信沈廷扬与李明勋那十五年的交情,张煌言当然不会相信合众国出兵与郑藩一起光复江南,但他们愿意相信合众国海军舰队会把他们从镇江接应出去,更是笃信,郑成功不会抛弃镇江守军,在张煌言的心中,郑成功肯定不敢抛弃沈廷扬,不然李明勋不会放过他,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沈廷扬早已抱有死志,与郑成功不同,此次进军江南,他就已经决定,不成功便成仁,镇江,只是他选择的埋骨之地罢了。
这封信足以证明,沈廷扬是求仁得仁,怪不得郑成功,至于张煌言那群人,虽然壮烈的牺牲确实让人感动,但任何士大夫阶层的消亡都是符合合众国利益的,当初弘光政权崩坏,朱以海监国舟山,隆武称帝福建,隆武朝廷接纳的是弘光朝廷的骨干,而鲁监国麾下则多是两浙的中低层士绅,如今浙东为合众国所有,这群人若是返回舟山,近水楼台,又有乡谊,肯定会给合众国惹出各种麻烦。
但郑成功哪里想到,郑藩的存亡与否只是看西南诸藩的态度,沈廷扬的生死只事关李明勋的个人感情,他从不会将个人利益加诸在政治行动中,不过这封信给了李明勋一个台阶下,收好之后,李明勋写下一份手令,叫来侍从室的人,让其盖章之后,与郑经一起北上崇明,令郑藩归还舟山。
郑经走后不久,何文瑞走了进来,把几份报纸放在桌子上,李明勋随意看了一眼,发觉这些都是今天的新报纸,上面都登沈廷扬那封诀别信,李明勋看后,无奈摇摇头,郑经肯定不是今日到了,其到了福州,先把这封信登报公开,在找上门来。是担心自己把这封信藏起来,治罪郑藩。
“上不得台面的小伎俩。”李明勋不屑说道。
何文瑞道:“虽然上不得台面,但确实有效,至少舆论对郑成功不再那么不利了。人们也不一边倒的猜测您会治郑成功的罪。”
李明勋一开始当八卦新闻听,忽然听到最后一句,他惊讶问道:“民间舆论都以为我会治郑成功的罪?”
“是的,绝大部分人认为阁下会杀了他。”何文瑞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