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儒将(2/4)
比如强汉时戍守边疆名将陈汤,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陈汤不但好学求问,饱腹诗书,才华学识过人,在汉武帝的奏章中写出过‘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的传世名言,其创造的辉煌战绩更是古往今来的名将难有能出其左右者!
以四万汉胡联军一战摧毁北匈奴主力,击斩郅支单于,传首九边,从此使大汉天威名扬域外、至今不衰!
前朝的李靖,正统文人出身,著有《李卫公问对》等经典名作,也曾带领三千士兵,抓住大雪天气,硬生生的打败了拥有数十万兵马的颉利可汗,将其活捉!
所以儒门中,并不缺乏文武双全者。
眼前这位红缨魁梧男子,便是大离王朝难得的文武双全的儒将之一。
他诧异的望向波动传来的方向,很是惊讶地道:“今天是各州府秋闱院试的日子吧,竟然有考生在院试时,就能引发如此动静的浩然正气?”
旁边一位大儒老者捋了捋胡须,对此却并不怎么震惊,而是颇为开心地笑着道:“鹏举你常年在外带兵打仗,所以对于最近发生的很多事情都不了解,现在江南的杭州府,可是出现了一名绝世天才。若是培养得当,将来必定为我儒门的栋梁!为此,我们可都特意举办一次‘江南才子文会’。”
……
……
随着时间流逝,许仙桌子上还没做的试卷一点点变少,墨义和策论两部分他都做得很顺手,直抒胸臆,这半年来在杭州书院勤学苦练的积累都一点点化作文字,呈现在了答题试卷上。
不知不觉间,两日的时间就已过去,许仙将经帖、墨义、策论三部分做完。
最后一日,只需要完成最后剩下诗词。
院试的诗词也比府试的难度加大了很多,竟然要一次写出三首,这对于诗情才华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而且作诗词很讲究灵感,若是没有灵感,半天恐怕也难以做出一首满意的诗词,通常在科举考试之中,几乎很难流传出经典传世的作品,大多数优秀的诗词都是在特殊偶然的情况下做出。
三首诗词指定的题材,倒不算太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