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大玉儿的机会(第(2/4)
从汉至唐,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千余年,直到后唐传国玺消失后,又是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从此杳无踪影,令人叹息。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历代总有其现世的消息。即便是到二十一世纪,国人仍然对其向往不已。
千百年来,人们爱它而不得,每每以为叹,它在那?
现在,当布木布泰说出传国玉玺时,朱国强自然想到了有关“传国玉玺”的一个传说,恰好与皇太吉有关。
崇祯八年,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尔克孔果尔率众归附皇太极,并献上历代传国玉玺。为此,皇太极特率众贝勒迎至盛京城外南冈,设香案拜天受之。这方玉玺在清初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影响和作用。皇太极得到这枚传国玺后,便开始了一系列政治攻势。首先将玉玺获得的理由写成敕谕,在其上钤用此宝,颁行满、汉、蒙古,用以说明“天命攸归”。其次将此玺的印样向朝鲜等国颁示。而深知其心思的奴才们便纷纷上书,劝他早成大业,如此筹划一番后,次年,在满蒙王公大臣们的拥戴下,黄台极接受“宽温仁圣皇帝”的尊号,建国号为“大清”。
黄台吉正是借玉玺立国称帝,甚至可以说大清正是因玉玺而立国。可就是这么重要的一枚玉玺,在后来居然消失了,而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因为乾隆,作为黄台吉的子孙,乾隆一看,就直接断定——假的!
毫不留情面的打了老祖宗脸的同时,而对黄台吉视为重宝的“传国玉玺”,提都没提,直接消失了。但他却保留了皇太极所用另外四个玉玺。
可乾隆一口咬定祖先曾经那么看重的玉玺竟是个赝品,也是有点不留情面了。不留情面也罢,玉玺到那去了?同样也是下落不明!
这就有些悬疑,那个玉玺那怕就是假的,对满清必定也是意义非比寻常,可它却偏偏消失了、不见了。
而且制作这一切的正是他的嫡系传人,这未免也太奇怪了。也正因如此,这也更为“传国玉玺”增加了新的迷团。
现在,当布木布泰提到传国玉玺时,朱国强顿时来了兴趣,毕竟,这牵涉到一段公案。
“哦,你知道它的下落!”
“想必世子爷知道,黄台吉从林丹汗之子那里得到了传国玉玺,可世子爷是否知道,它现在在那?”
它在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