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41(2/3)
牛小伟“嘿嘿”一笑,不说了。
“土地没违规,我先回了。材料我带走。”
见牛小伟默认了,省土地局的人也不再追问了,便说出了自己的安排。
“急什么?玩两天吧?我安排你进山打一回猎。”
牛小伟挽留道。
“你的提议不错。可是省里等着我呢,下次吧。”
省土地局的人说。
“那成。要不,过春节,你来?我去接你。”
牛小伟又说。
“别瞎许愿呵,问过赵蓉蓉没?”
省土地局的人笑着说。
这话说的真那啥,牛小伟只能不好意思地又“嘿嘿”地笑了。
第160章欢快出游
新农村建设不怕资金出问题,就怕土地出问题,因为国家有一条红线,要保证十八亿亩耕地。山岭县的新农村不存在占用农耕地问题,又搞得这么好,于是省政策研究办公室的人就可以写材料了。
山岭县新农村建设的材料不难写,因为有市政策研究办公室上报的材料做基础,剩下的只有把握政策和做政治意义上的评价了。当然,就政治意义上做评价也有一个身份问题,市里的只能以市的基点评价,而省里的评价则就要更高了。
材料就在山岭县写,而且就在新建的农村里写。山岭县不说比省里,就是比市里也清静得多,另外,山岭县的新农村这样刺激,很有些人们描绘的**的意味,这也让赵蓉蓉他们政策办的人有灵感,于是他们也愿意留在这里写。
现实的东西都在这摆着,而且又是真实的,并且成绩真实,不需要加工,所以这个调研报告很好写。
底子不错,心情好,整得又顺手,三天,材料就全整好了。
三天写出这样的材料,在省政策研究室,那可是破天荒的事情。省政策研究室的人写完也很兴奋。东北人就是这样,一高兴就要喝,于是牛小伟请他们喝了一顿大酒。因为太兴奋了,都喝透了,可是没有人喝倒下。
材料整好了,赵蓉蓉便让同事先回去交任务,自己留了下来。
从一来到山岭县,和赵蓉蓉同来的人就发现不对了,在写调研报告中,人们从牛小伟和赵蓉蓉的暧昧眼神里,又猜到了些什么,于是赵蓉蓉找借口再留下来几天,也就没有人提出异议了,只是会心地笑了笑。
赵蓉蓉提出留下来几天的借口是:这是一个难得的新农村建设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普及性,很值得推广。你们送回去,赶紧上报,我在这里等,有什么需要补充材料,我马上给你收集。咱们这回一定要漂亮地完成这次的工作。
赵蓉蓉的借口貌似很合理,貌似很有积极性,可是细一推敲就出破绽了,因为他们要弄的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是山岭县,如果真是要缺什么,打个电话山岭县的人还不赶紧送去?他们应该上赶着。再说,不是还有市政策办呢吗?就是山岭县的人不明白这事对他们的重要,难道他们市里还不清楚?可是没人点破,大家都明白赵蓉蓉的真实的目的不在这里。当然,大家也是认可了他们的关系。
省政策办的人都不是省油的灯,认可牛小伟和赵蓉蓉的关系,一是他们相信赵蓉蓉的眼光,二是他们凭政治直觉,知道牛小伟整出这个新农村,他将会使他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
送走了赵蓉蓉的同事,牛小伟对赵蓉蓉说:“我也该好好歇几天了,弄这个新农村,我从今年开始到现在,就没歇过。”
牛小伟像是表功似地说。
“别给我表功,你先赎罪。”
赵蓉蓉听了牛小伟的表功,却不客气地说。
“好,好,我赎罪,我赎罪。你也没到这边山里来过吧?我带你玩玩去吧。去吧,咱进山,别让人说你一个东北人,连东北冬天的老林子都没钻过。”
牛小伟看着赵蓉蓉说。
牛小伟笑嘻嘻地说完,看着赵蓉蓉。
赵蓉蓉没说啥,却用审视的眼神,看着牛小伟。
看到赵蓉蓉这样的眼神,牛小伟把头凑到她耳边小声说:“放心,天太冷,干不成坏事儿。”
听牛小伟这样说,赵蓉蓉抬手狠狠捶了牛小伟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