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整改(2/3)
再加上当年刘志上台之后,以军事路线来掌控国家,大量启用平民将领,使得这种对立更加激烈。
何况刘志还让御史院监督他们,因此即便不能说是铁面无私,但检查力度之强,仍然让世家大族们措手不及。
当然,真正有实力的丝绸作坊,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的,所以此措施对顶级世家以及巨商大贾毫无影响。
真正打击力度大的都是些中小型世家,以及一些大世家的旁支,他们虽然人数广泛,却并没有站在权力的顶端。
在发现自己花费了一堆成本生产出来的东西,却无法卖出去的时候,这些人终于慌了。
一时间各显神通,纷纷想办法自救,有的缩小规模,加强质量,有的四处疏通关系,希望能够蒙混过关。
也有的希望可以投靠大作坊,进行入股合并,一番混乱之后,最终大汉的丝织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些跟风的劣质作坊消失了,部分质量还算过得去的,经过整顿,活了下来。
还有一部分被大作坊兼并,行业标准的制定,使得整个规模收缩,从遍地开花到以质取胜。
同时,也变相地解决了桑田泛滥成灾的现象,以及大量农民抛荒进入手工业的情况。
丝织业是大汉规模最大的手工业,有了它的示范,其他工业整改也就容易多了。
另一个规模宏大的产业是钢铁,从采矿到冶炼,再到制造,从业人员也一样众多,但行业情况却并没有混乱无序。
此时的矿产资源还算丰富,所开发的铁矿大多数都是露天的,只有少量浅表性的铁矿。
主要还是因为勘探技术不行,还有地下开采的危险性太大,容易塌方。
以前冶炼行业主要供应的是军队,进行武器和铠甲的锻造。
自从刘志大力发展工业之后,蒸汽机的大量作用,对冶炼技术的要求更高,用量也更大了。
再加上如今大汉帝国在军事扩张上,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所以钢铁用量锐减。
目前,在工业方面反而用量与日俱增,并且还有迅猛发展的势头。
不过采矿业一直掌握在国家手中,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操作,由于此行业劳动量大又比较危险,传统的做法是大量启用重刑犯。
成规模的冶炼行业,也基本上都是朝廷开办的,民间的铁匠大多数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手艺传承。
为了制造蒸汽机,刘志不得不整合了数个大型冶炼作坊,合并成为工厂,并且实行流水线作业的方式。
其实流水线作业在古代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情,当年秦朝的武器制作就采用了这种形式。
所有的武器和装备都采取分段式制造,工匠们还必须刻上特定的记号,谁出了问题就要追究谁的责任。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分段式制作的方式有利于拆卸和安装,更有利于维修,减少浪费。
自秦代以来,这种生产方式就受到了国家式大作坊的追捧,但在民间小作坊以及大师级别的工匠中,依然采取全程式制作方式。
而刘志进一步细化了流水线作业的方式,以前是一人制作一部分。
比如一杆长枪,枪头由甲负责,枪杆由乙负责,而刘志则改为每人负责不同的工序。
例如同样是一柄长枪,甲负责锤炼钢铁的杂质,乙负责淬火,丙负责成型,而丁则负责组装等等。
这样每个工匠在学习的时候,只需要精于一道工序即可,把这一道工序专心做到极致。
如此一来大大减少了学徒所需要的时间,而质量却反而上升了,甚至效率也大大提高,分工协作带来的好处现代人都懂。
只要有大匠将所有工序的标准确定下来,按部就班分工协作,就能打造出完美的产品。
流水线作业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比较容易进行规范化生产,也为量产制造了条件。
这些年大汉的工业日新月异,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正常水准,由于一直在朝廷掌控之中,所以并没有出现其他行业那样特别混乱的情况。
除掉这两个最大的行业,其余的行业就要逊色多了,漆器、金银饰品、陶瓷差不多平分秋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