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意难平(2/4)
解决了农业政策改革的问题,也就相当于理顺了思路,打开了一道缺口,后面紧接着讨论的工业改革,也就顺理成章了。
因为宏观调控这个理念一树立起来,就相当于解决了所有问题,工业发展的问题一样可以用它来解决。
只是这一次负责调查研究的机构,改成了由科学院和工部联合而已,而且除了调控以外,还需要对这个新兴的行业制定规范制度。
虽然手工业古已有之,但在此之前并没有成气候,不像现在会有如此铺天盖地的规模。
为此刘志适时的插嘴,提议各行各业都要建立一个公会,除了国家政策以外,每个行业还要有自己的行规。
这个公会由政府和商会共同开办,同时商部将对此进行监督,以免出现官商勾结的现象。
当然不管什么行业,都要接受御史院的监督,多重交叉的监管制度,才是良好有序发展的基础。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待第一个有着严重分歧的问题,似乎也就没那么尖锐了。
对于整个商人阶层,最重要的同样是规范他们的行为,不能任其为所欲为,扰乱商贸经济秩序。
只要给他们套上了秩序的枷锁,那么这个阶层就不再如洪水猛兽那么可怕。
当然对于身份上的限制还是需要有的,这一点哪怕到了现代也不会改变。
于是众臣一致赞成,对于商业税的细则重新进行修订,对于商贸规则也要制定严格的政策。
除此之外,所有在朝为官之人都不得从事经商,不仅本人不可以,其直系亲属如兄弟姐妹,妻子儿女等等,一样不能。
他还效法后世某些国家,在刑法里面加上了一条不明财产罪,凡是拥有大量不明来历的财产,又无法说清来龙去脉的一律重罚。
按照其金额大小,轻则削职,财产全部没收充公,重则判流放,甚至是斩首之刑。
而且不明财产不仅包括本人名下的,也包括直系亲属名下的。
此罪名一出,直接轰动了整个朝廷上下。
所有朝廷官员们都没有想到,这场举国瞩目的政策改革,到最后打击得最狠的,不仅仅是商人和农民,而是士大夫阶层。
这个罪名直接堵住了所有官商结合的可能,试想,即便你赚到了大量的财富,可是不能享用又有什么用呢。
总不可能就为了埋在棺材里,带到地下去享受吧。
而对于整个御史院来说,这一条简直就是金科玉律,只要能监察出不明财产,根本就不用再去费心找证据,也不用联合大理寺刑讯逼供。
就这样直接定罪名,简直不要太爽了。
一时间整个御史院闻风而动,人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哈哈,升官发财立功劳的机会到了。
要知道不管在哪个朝代,能够进御史院的人,基本上都是些刺头,他们中有些人甚至并不是为了加官进爵,就是那种天生喜欢搞事情的人。
有了这道尚方宝剑,再也不怕那些他们从前掌握了资料却无法撼动的人了。
一时之间心里有鬼的官员们人人自危,朝廷上下所有的焦点,不再集中到商人阶层。
许多人都开始上书,觉得这条政策太严厉了,要求进行修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