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颍阴候灌婴(1/2)
三日后,未央宫大殿气氛无比凝重,压抑的空气让人觉得呼吸都是种奢望,‘吕后’那流露于脸上的怒火任谁也看的出来。
“周太尉,边关接连告急,匈奴残暴,杀我子民,毁我城池,为何你还按兵不动?难道非要等到哀家请你不成?”
“太后息怒,并非老臣不愿出兵,而是时日未到,如今出兵,匈奴气焰正盛,这于我军不利,更何况驰援边关,大军所需粮草还需几日方能绸备完成,所以此时决不是出兵之时。”
面对‘吕后’质问,周勃不卑不亢,不曾表现出丝丝惊恐,大将之风在此刻被彰显的淋淋尽致,这让人不免有丝错觉,仿佛当年随高祖定鼎天下巅峰时的他又回来了。
“那依太尉之见何时出兵为好?”
“三日,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臣昨日前已派先锋军护送部分粮草前往边关,而剩余粮草如今还未绸备完善,所以还需三日。”
“若粮草充足,一日半后出军可否?”吕后尝试问道,她确实不想在绸备粮草之上再花太多时间。
“回太后,今日便可,而一日之后更可陈兵边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既然如此,吕焕你便去‘稻城’走一趟吧,大军粮草解决之后,你就随同周太尉一同前往边关吧。”
“诺。”吕焕抬头回了一声,这次吕后又给了他一次机会,进入军队掌握军权的机会,这让他很是受宠若惊。
吕后想将廷尉吕焕安插入军营之中,这点明眼人都看的出来,但朝堂之上却无大臣敢于反驳,就连号称大汉智囊的陈平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般,如此周勃自不会自讨没趣前去招惹吕后。
虽吕氏吕台、吕产、吕禄已为将军,统领南北二军,但这并不能让吕后感到放心,周勃军权实在太过庞大,他必须再扶持一人与其他三吕共抗周勃,而吕焕这个后辈便是她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还有事吗?无事退朝。”一向沉默寡言尚为幼童的少帝‘刘恭’不耐烦说道,这让大殿之上众大臣很是猝不及防,而吕后更是一脸好奇的看了看少帝,虽然她并没说些什么,不过她的心中却已闪过许多念头,而这些念头若是让众大臣知晓定会大呼不敬。
“陛下既然困了想要退朝,那便退朝吧。”吕后心平气和而道,完全没有为刚刚‘少帝刘恭’在众大臣面前拂了她脸面而感到愤怒,活了太久的她已把许多事情看的太过透彻,而为这区区小事若是气愤不堪岂不落人下怀?
“禀太后,微臣有本要奏。”陈平手执玉圭而道。
“哦,丞相还有何事?”
“陛下,太后。原函谷郡尉晁错因与其郡守韩文淮之事被关押已久,微臣认为此事应当立即进行决断,否则则会让天下人耻笑。”
“让天下人耻笑,丞相大人还真会说笑,那函谷郡尉晁错杀其郡守,此事已证据确凿,敢问丞相大人何来耻笑之说?”上将军吕禄虽娓娓而道,但他的话语中却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
“上将军说晁错与韩文淮之事已证据确凿,那‘平’想问证据来自哪里,又如何确凿?”
“证据,那函谷军民数万人亲眼看到岂能有假?”
“眼见未必为真,上将军可知春秋宋国丁氏‘穿井得人’之说?”
“丞相大人这是看不起我吕禄吗?这传遍华夏的笑话我吕氏三岁幼童已然知晓,我吕禄又岂能不知?”
吕禄很是轻狂,陈平、周勃,以及如今远在其封地的颍阴侯‘灌婴’皆是他吕氏前进的绊脚石,这三人任何一人不除都会让他觉得如噎在喉,很不自在。如今陈平为晁错说情,他自然不会放过此等机会。
“上将军既然知晓‘穿井得人’实乃谣言,更是笑话,那为何不试着去想想晁错与韩文淮之事是否也有些许蹊跷,在这其中又是否被人谣传了些什么,上将军请听‘平’一言,三人成虎实乃误国误民。”
陈平不怒自威,言语之间皆为道理,这不禁让吕后沉思‘晁错与韩文淮’之案是否另有隐情。
“禀太后,颍阴候灌婴在辕门外求见,说有要事需亲自向您禀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