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准备挖墙脚(2/4)
窗台下有一个学生用的课桌,上面有一些电子和机械类的书籍,还有英语和罗斯语书籍。
“二林,你真的学外语?”
李虎城想起来,当初制作景观花架的时候,二林的同事曾经说过他学外语的事儿。
“哦,下班儿没事儿的时候,就学习一下。”
“想没想过出过留学?”
“哪里敢有这个奢望啊,我就是个技校生,接我爸的班儿,才进了厂里。再说了,就是真的能出去,我妈这个样子,我能走么?”
“我没有对象,正常应该住在单身宿舍,厂里为了照顾我和我妈,才给分了这个房子,我走了,也对不起厂子。”
这是个知恩图报,身处逆境也不放弃自己理想的人。
这样的人有前途,人品好,做事也可靠。
从上次干活中,李虎城就发现了高二林的优点,技术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做事认真敬业。
那个时候,李虎城就有意招揽高二林,他正需要这样的人。
现在一般的技术人才都比较缺乏,有经验的人就更加少。这样人一般都有固定的职业和比较好的待遇,大多集中在城里。
想招揽这样的人去关山,不太容易。
相反,高二林这样的人,虽然文凭比较低,但是身处一线,技术比较好。把他们放在关键岗位上,很快就能进入角色。
汽修厂有机加分厂,李虎城早就知道。
今天跟机加分厂合作,也是有目的的。
在他的记忆中,孙秀兰后来调到京城之后,周宇明接任了汽修厂厂长。
因为市场变化和决策失误,汽修厂的经营急剧恶化。从盈利到亏损,从亏损到资不抵债,后来被外地的车企兼并。技术力量流失了很多。
李虎城就等着到那个时候,从机加分厂招揽自己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技术工人。
想把关山变成城市,一个特产城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吸纳大量的人口。
人来了,还得生活下去,这就需要就业。
安排就业需要有产业支撑,产业需要技术支撑。
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纪律的养成,长时间的培养和实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