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丛林原则(3/4)
四人之中,杨师厚立功最是心切,“陛下,去岁攻伐鄜坊,并未经历大战,剿灭氏叔琮,也只在一月之间,如今军中士气正高,讨平夏绥,正当其时。”
“张总管以为如何?”李晔最想听到的是张承业的意见。
作为辅军总管,从屯坑到运粮,再到镇守地方,张承业其实是最有发言权之人。
“党项人本是朝廷附庸,陛下封李思恭为西平郡王,已昭明其功,若是继续分封,恐夏绥二世之后,不为唐土,再想收复,费力更多。”张承业缓缓道。
“好!”李晔击掌而笑。
张承业不同于韩偓,韩偓相当于李晔幕僚,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聘请的经理人,而张承业是实权人物,属于大唐的原始股东之一,最初就是他领着神策军左中尉,才让李晔抓住了兵权。
“朝廷只需镇之以威,不需大起刀兵,夏绥迎刃可解!”李巨川道。
“如何镇之以威?”能不打仗最好,现在唐廷依旧很穷。
李巨川向众人拱手,“党项人并非铁板一块,拓跋氏狐假虎威恃强凌弱,如今李思恭已死,陛下不授李思谏节度使,境内必人心惶惶,陛下可令一大将,陈兵无定河畔,招降纳叛,夏绥全境可得!”
要不怎么说狗头军师管用,这李巨川简直一肚子坏水。
李晔心情大畅,“不,一大将不足以震慑党项人,朕领五万大军亲自前去!”
皇帝的名头自然更管用,毕竟大唐两百八十年的金字招牌在,而且党项人内部的唐人更不敢抵抗。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李晔想进一步让军权与皇权绑定。
当年党项人被吐蕃逼的走投无路,是大唐收留了他们。
现在,是该他们连本带利的还回来了。
随着一连串的胜利,李晔的声望也一时无两,只要做出决定,基本都是一锤定音。
唐廷的诏令传达到夏州,李思谏仍是未动。
这年头武人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五万唐军在延州集结。
李晔的天子旌旗一到,大军两天之内抵达延川,北望银州,西瞰夏州,东临绥州,沿途小城,没有一个敢抵抗,直接开城投降。
甚至有不少饱受欺压的党项氏族前来投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