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马场(1/1)
郡城以西,临近阳遂县,徐回专门划出一块林边场地作为骑兵训练之用,也暂定为骑兵营驻扎之地。
时间紧,任务重,可是工坊丝毫不敢含糊,这可是将军亲自交代的任务,工坊管事马成更是亲自来到施工工地,忙碌着训练场的规划修建。
至于骑兵的操练,徐回没有插手具体事务,几乎全权交给霍大柱和于徒,纵使他读过不少骑兵阵法、牧马典籍,知晓饲养战马要在合适的地方,搭配清水、草料,辅以粟、盐、豆......可是,这种技术活还是交给专业人士为好。
要知道,战马可是国家极其重要的战争资源,乃是国力的体现,历朝历代无不受到当权者的重视,东汉著名军事家、相马名家马援给皇帝所上表章“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
在中国古代,负责管理、饲养马匹的机构,都是国家的要害部门,管理马政和养马的官员,都是国家大臣,位列三公九卿的太仆便是主管全国马政的最高首领。
换个角度来看,被孙悟空视为奇耻大辱的“弼马温”乃是个天庭要职,掌管整个天宫御马监,饲养和管理庞大的天宫马群。
此外,战马吃嚼可比人讲究,寻常人家根本养不起,更别说是在交州养马,算上骑兵装备花销,成本怕是顶得上十个标准步卒,哪怕是逊色一筹的马兵,起码也得消耗五个步卒的开支。
“这些马匹都是精挑出来的山地良马,在南交州能够有如此之多的山地良马,看来范伽是付出不少心力。”骑兵营副司马霍大柱正在向徐回汇报马场情况,旁边的于徒时不时附和。
“山地良马逊色羌人战马,却强过宁州滇马,又不是没有经过驯服养过的生马,因此不必过多训练驯服,只是马兵和马匹默契不足,这几天主要先学习熟悉马匹。”霍大柱道。
不错,华夏大地的西南之地也出产马匹,古志记载:“长老传言,滇池有神马,或交焉,即生骏驹,俗称称之曰‘滇池驹’,日行五百里。”
可是,神马骏驹少之又少,西南马匹多为矮脚马,即是历史上以耐力著称的“滇马”,适合山道险路,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运输工具。于徒尴尬一笑,却无法说出什么反驳话语,因为霍大柱几人已经用实际操作令他们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骑术。
徐回颇有兴致地认真观看马场和操练中的马兵,马兵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护南镇军的扩充和控制地盘的扩大,战场作用日益显著,受限于马兵规模,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拥有成千上万的骑兵部队,排山倒海、浩浩荡荡的骑兵撞击是一种奢望,可是大大有利于侦察、掩护、追击是绝对的。
“箭靶、箭垛似乎是用于步弓训练的?”据徐回在兵法典籍了解,骑射训练场地多在马匹跑道侧边竖立箭靶、箭垛供骑射手策马奔射,射中靶心。可是,放眼望去,箭靶、箭垛全部集中在空地,跑道沿途连一个都没有,莫非不重视骑射训练?
事实正是如此,不仅不重视,而且直接放弃,在霍大柱的骑射知识普及下,徐回进一步明白把专业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去做是非常有道理的。
策马骑射,哪怕是生长在马背上的草原儿郎都无法保证精准度,马匹高速奔跑造成的颠簸对骑shè • jīng准几乎是毁灭性的,射出去的箭矢命中率很低,射二中一堪称部落中的精锐勇士,只有最为出色的草原射雕手才能保证十中bā • jiǔ。
因此,行进骑兵骑射的杀伤,多是靠规模射击、密集覆盖,否则效果极其有限。
“于司马,未来两个月你们都要集中训练,劳你多多上心,缺什么尽管提出来。”徐回不忘劝勉降将于徒。
于徒恭敬领命,表示定然不负重托,说话间眼角余光却不由打量旁边的年轻将军,心中忐忑几分,发现自己似乎看走眼了。
如今场上,马匹洗涮干净,马鬃和马尾经过剪理,披甲兵器打磨擦亮,军卒精神十足,一切更胜从前......四百余骑几乎都是来自原林邑马兵,这原本是于徒手中最大的立足筹码,却似乎潜移默化地渐渐脱离他,自己仿若那日山流大浪中的残木断枝,根本无力扭转。
无奈、疑惑、惊叹、惊讶,各种情绪交加,之前在南陵县时,于徒猜测九德郡兵马的胜利是运气成分居多,如果不是贪快冒进,如果不是疏忽大意,如果不是过于轻敌......直至北上瞧见兵灾过后的九德郡,沿途忙碌百姓的活力干劲,这还是昔日在林邑兵威下瑟瑟发抖的九德郡吗?
若是此时于徒还猜测九德郡主事之人是典云,那么实在太过愚笨,那位年轻的将军究竟要干什么,控制兵马超过五千,夺回南陵县,击败林邑大军,进逼林邑国,花费大价钱增强骑兵部队......
察觉到于徒正在打量自己,徐回没有微笑地迎上目光或呵斥冒犯之举,而是听之任之,反正自己又不吃亏。
通过这段时间接触兼监视,于徒这个人看上去朴实粗莽,若是谁把他看作是个粗鄙汉子,那么八成要吃个大亏,此人辨识风向、察言观色的本事不弱,单是山岭撤退、要挟归降便可见一斑。
如今,这么乖乖听话配合,一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二是八成想借机整顿骑兵营,甚至日后以骑兵营为跳板,在迁徙过来的林邑兵卒和百姓中建立自己的尊崇地位。
徐回眼眸闪过一丝怜悯,随着霍大柱插手操练林邑马兵,必然逐步进行人事调整,譬如几个担任教官的山羌儿郎已是队正,况且辎重粮草、兵器饷钱皆是出自镇军衙门,日后定会形成惯例,谁能改变?
至于迁徙过来的原林邑兵丁和家眷,等到骑兵营完成数月的集中操练,百姓民户早已完成整编安置,谁会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追随于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