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环首刀(1/1)
帐外空地,被迫晒太阳的典云将军,再猛烈的阳光也无法照散那对一唱一和的主仆留下的贪婪阴影,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厚颜贪婪之人,时不时旁敲侧击说着阵亡将士的高昂抚恤金,再插入几句攻城拔寨的危险叙述。
五万贯,典云不知自己是如何喊出那个超出自己底线的数字,可是还是被年轻的宁州将军轻飘飘一句“典将军脸色苍白,让他晒晒阳光,对身体有好处”给抬了出来。
词穷的典云只能反反复复在心中咒骂贪婪的主仆,那可是足足五万贯,寻常的郡姓大户全部家产算在一起,贩卖家宅田地,说不定都凑不出五万贯。
事实上,就在典云喊出“五万贯”的时候,徐回几乎坐不住了,差点就要脱口而出“成交”二字。
按照如今时代的底层兵卒饷钱,护南镇军算得上丰厚,每人每月一贯(一千钱),加上在新兴郡、鱼尾岛暗中购买军械装备的花费,五万贯可以支撑组建一支三千人的军队,并且维持一年花销。
纵使徐回半年来通过鱼尾岛秘密出售白瓷,获得丰厚利润,五万贯在他眼中也是一笔很大的收获,份量沉甸甸的,完全值得冒险一趟。
可是,徐回看见躺在担架的典云时,很快又冷静下来,没有被抛出的五万贯冲昏头脑,此时此刻的典云能够拿得出来五万贯吗?
答案肯定是“不能”,如果徐回率兵助典云夺回九德城,被林邑兵搜刮过一遍的九德城也榨不出来什么油水,哪怕典家在某处挖地窖藏金埋银,也不大可能一次拿出五万贯,典云有何能力履行承诺?
虽然典云城破时派出部分兵马护送家眷北逃,可是匆忙间携带钱财能有多少,难不成徐回还得在九德城等着典家花上两、三个月变卖外地产业,凑足五万贯?别忘了,林邑兵马、交州陆氏大军还在北边的九真郡,随便哪一方注意到九德郡变故,区区几百兵卒的徐回就得赶紧跑路,越想越觉得那是一张空头支票,说得好听,看着好看,却装不进自己口袋。
空头支票装不进口袋,此次在阳遂县缴获的军械辎重却令徐回感到意外之喜,原本待在木萝寨的张卫屯长最是清楚寨子武器储备,自宁州带来的刀矛弓弩全部下发征募新兵装备,幸亏南下时招揽了几个工匠,否则按照平日的训练用箭数量,补充跟不上消耗,早已一空。
张卫兴高采烈把缴获的部分兵器运到将军帐前,“前些日子,两位军侯还担心军械问题,催了霍超好几次,搞得霍超都跑了几趟临西县,如今不愁没有兵刃用了。”
徐回不由想到拜把兄弟霍超想方设法在黑市收购军械物资的囧样,哈哈一笑,然后仔细查看起兵器,发现样式存在差别,光是刀的样式便有几种,长短、弧度略有不同,不由好奇。
大齐战刀承接前魏刀样,魏刀隶属环首刀,汉代环首刀闻名天下,取名于刀柄后的环形刀首,沿用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关于环首刀的英雄人物、逸文故事不少,最为有名属西汉武帝时期,汉使至匈奴,甫见汉降将李陵,以手抚摸刀环,因为“环”与“还”同音,劝李陵回归汉朝。
三国时代,环刀使用更是普遍,沿袭汉代环首刀的样式,后期又有所变化,富有各国特征,前期刀样简单,由于长年的巨大战争消耗,讲究实用,节省成本,以便快速化、规模化的完成武器制造。
后期,重视陆战的蜀汉制刀特在长度,依据出土文物显示,东吴兵卒常用战刀平均长度是七十至九十厘米,而蜀汉却是一百至一百二十厘米,毕竟东吴兵卒常在船板战斗,刀身过长不宜回转。
此外,富庶强大的魏国环首刀出现金银装饰和精致纹图,例如曹植的《宝刀赋》“建安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以龙、虎、熊、鸟、雀为识。”
如今,徐回所见的战刀长短、弧度不一,那么代表着并非出自同一工坊,甚至是不同国家,拿起一把稍短的战刀仔细查看,“这是林邑兵装备的刀?”
“正是!”张卫答道,看着将军对林邑兵器有兴趣,又从另外单独放置的拿起一把,递到将军面前,“这把是林邑将领的佩刀,昨晚杀进县衙时,震得我虎口直疼,怕是达到五十炼的程度。”
徐回有些惊讶,柴刀、菜刀约是二百钱,军用刀剑约是一千钱,五十炼刀剑接近一万钱,至于百炼刀剑通常被世家将领当作传家宝,恐怕只有皇室宫卫才有资格成规模装备。
哪怕是徐回的护南镇军得到身为总管参军的叔父张厚特殊照顾,全军上下也只有几十把五十炼战刀,百炼刀剑则是一把都没有。
“这种五十炼程度的,有多少把?”
“二十把左右。”
徐回心中惊讶程度更深,林邑大王子范伽率领大军精锐在北边九真郡,留守九德郡的不过区区千余兵马,何况林邑大臣搵罗夫还带走部分兵马押运俘虏、物资回国,剩下在阳遂县负责关押俘虏的只有几百兵,配有的五十炼战刀就有二十把。
据徐回所知,宁州军府锻造技艺承袭蜀汉的制刀技术,勉强学到几分,核心技艺在昔日蜀汉政权的中枢—益州,因此督造的刀剑最多七十炼,常规武器是十炼、二十炼的程度,之前特意拨给徐回所部便是二十炼的。
缴获的林邑将领佩刀几乎赶得上宁州军府督造的精良兵刃,由此可见,林邑国的铸造工艺水平绝非寻常势力可比,远超护南镇军只有几个土炉的规格,着实令人羡慕。
徐回不知道的是,早在两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工匠便是林邑人掳掠的重要对象,后来成为大魏藩属,又不断从大魏引进制造武器的技术,又加上对周围氏国侵袭吞并的战争,促进国内锻造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