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近海渡船(1/1)
炙热的阳光照射,随着起伏的波涛海浪,仿若片片灿金,捕食的海鸥从海面飞速掠过,猛地叼起鱼虾,在空中打了几个盘旋,看中一处落脚地,熟练的落在船只甲板,旁若无人地享用起来。
这种船只在近海非常常见,特别是交趾郡武安县—元江港,商户多是用这种船转运货物,江面海上每日几十上百艘来来往往,运输的货物堆积成山,算上其他种类的大小船只,繁忙的商贸造就这片海域的富庶,热闹不已。
早在三国东吴统治时期,得益于造船技术的突破、海上贸易发展,同时无论是前朝大魏统一天下,或者大齐改朝换代,这片海域沿岸几乎没有遭受恐怖战火的洗礼,如今元江港是交趾郡最繁忙的港口,乃至是交州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武安本是军城,守边城邑,长久以来都是用作军事,可是近着元江入海口的地理优势,海上贸易船只的日渐增多,世家大族凭着敏锐的目光,嗅出此地聚宝盆的商机,几十年来,促使武安县域朝着海边拓展,最终在元江港口设立边戍水寨,常驻一支护卫水军拱卫。
这支水军,隶属交州大族陆氏。
元江港入海口外分布几处大小岛群,其中一座宽大长岛最近港口,便是陆氏水军驻扎扼守,进可控制通往交州内河的道路,外则震慑沿海商贸岛屿,每年不知从这片水道海域捞取多少金银铜钱。
海鸥落脚的商船正在驶向元江港,宽敞的甲板上,十几个大小伙子在几名老水手的指导下整理绳索,顺着风势扯动桅杆的船帆,借助风力推动船只航行,可是手艺技术并不熟练,时不时引来老水手的朗朗责骂。
船头处,瘦小男子走了过来,海风日晒,对比十几个大小伙子,皮肤黝黑不少,可是却不如多年跑海的水手那般明显,不难从面容瞧出来人年纪并不大,顶多也就是二十来岁。
鼻窍伸嗅,海风中夹着的淡淡咸腥味,寻常人或许觉得不适,可是瘦小青年脸上却十分享受,比起在宁州永昌郡的江河湖泊畅游有趣得多,正是应了将军说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好大的船!”甲板上,刚把绳索整理好的几名大小伙子望见元江港口外停着的两艘大船,不由惊叫。
巨大船舰,大如山岭,镇在海面,哪怕是瘦小男子这名船长眼中都流露出精烁光芒,恨不得把如此大船据为己有,成为那艘大船的船长。
艨冲,从汉代至今大齐,历来是水军的主力船型,尖狭而长,多用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配有弩窗矛穴,机动性强,便于冲突敌船,亦常用于挟守城镇,封锁敌方港kǒu • jiāo通。
停在元江港口水寨外的两艘艨冲战船,用屁股想一想,都能知道那是属于交州大族陆氏的,光是三十多丈长的船身和几根粗大的主副桅杆,至少四千斛的船容,可载兵两千人马。
“一个个的,眼睛都盯着哪里去了,连五百斛的船只都不会驾驶,几千斛的超级大船,难不成推车那样去推,快给我干活去。”瘦小男子吆骂,催促水手们快去干活。
海上浮板,船长最大,随着瘦小男子的吆骂喝令,几十名水手迅速各回位置,连偷瞄打量的都收回目光,动作之敏捷,若是旁人在场细细观察,绝对大吃一惊,如果面对骇浪风暴,在生死压力之下,众人如此高效率,没有什么奇怪的。
可是,只不过是日常近海摆渡,转运物资,何况风平浪静,半点惊涛骇浪也无,仅仅船长吆喝两声,便雷厉风行地贯彻执行,岂是寻常水手的作风。
说来,这艘船也奇怪,明明做的是近海运输货物的营生,元江港口附近又有陆氏水军驻扎,不必担忧海盗水贼,但是船上人员足足不下五十,岂不是白白浪费人手,还增加载重负担,奔着亏本去的。
若是再观察的细致一些,船上大部分水手分工明确,行动配合,无论是绑索控帆,还是瞭望值岗,没有显露拖拉迹象,倒是和元江港驻扎的陆氏水军精锐有几分相似,却又有一股朝气蓬勃的锐气。
“钩哥,将军马上要过来了......”一名黑壮汉子凑过来道,未等说完,便被瘦小男子低骂打断,抬手给了这位永昌郡同乡一个爆栗。
“说了多少次,这里还是别人的地盘,不是木萝寨,公子也多次告诫我们,上次还有人犯错被狠狠责罚。”
“是,是......是公子,口误,口误。”黑壮汉子急忙改口,前不久回去看望婆娘孩子,在木萝寨待了十几天,被将军叫过去询问不少事情,称呼一下子没有转过来。
“听说老鱼头那边摸到门路,有一艘一千五百斛的远航海船?”
李钩感到牙齿发疼,怎么连刚回来没几天的得力手下都知道这个消息,难不成是老鱼头故意放出来的消息,“确实有艘一千五百斛的远航海船,卖主来自北方,据说三船货物遇到海浪入水,亏了个底朝天,只得先卖一条大船来凑钱。”
“那你可得抓紧,趁着这两天公子来了,好好劝劝,都来了大半年了,先不说陆氏水军的水寨,光是附近几个岛群的商户,多少的千斛大船,我们手底下一艘都没有,太憋屈了。”黑壮汉子道。
“不是有一艘吗?”李钩纠正道。
“呸,老鱼头那家伙,把那船当成他的宝贝,每次跟着出海都像个孙子一样,我就不懂了,将军先前为什么答应把船给他.....”黑壮汉子立刻收声,意识到自己犯错误了,不仅又提到将军,还敢埋怨将军。
李钩嘴角露出苦笑,底下人想要大船都快想疯了,可是没有办法,开动一艘一千五百斛的大船,至少需要一百名船员,半年多来,奉将军命令,一边做生意接触海上贸易,一边招揽和培养舵手、帆手、锚手、水手等专业人才,如今全部人员也不过两百余人,而且还不是全部归自己直辖。
贸然买下千斛大船,没有足够人手驾驶,难不成放在那里当摆设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