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忽略(1/1)
关于军装,从整齐统一的军装有助于提升军卒的认同感,到团队认同感的提升促进战斗力的提升,强悍的战斗力能够为护南镇军带来丰厚的战利品,徐回算是说服了霍超,后者咬牙同意拨付绢帛缝制军装。
说完钱粮物资之事,就到镇军总教头莫庶汇报训练情况,别看莫庶刚刚维护新兵的饷钱权益,可是说起新兵素质时,叹气失望。
近几天在木萝寨征募的青壮已经分发到各什、各队,勉强凑足人数进行操练,可是对比之前莫庶带过的多批新兵,哪怕在宁州的别部新兵都比木萝寨青壮强得多。
差,不在身体瘦弱,甚至大部分新兵青壮都比捕鱼郎李钩要壮硕,可是不少人眼中却总是流露出卑微、怯弱,看见长矛环刀挥过来的锋芒,甚至不经意间浮现恐惧之色,或许是强盗匪徒劫掠袭杀村庄时给他们造成的心理阴影,曾有亲人朋友死在强盗匪徒的屠刀之下的害怕。
这几天,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莫庶军侯十分怀念以前的部队,特别是出征云南郡时,个个悍不畏死、奋勇杀敌,哪怕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也是抱着“一个够本,两个稳赚”的心态,哪会有见到兵戈就害怕发抖的军卒。
军队本质上是一头凶兽,一头疯狂捕杀、撕碎猎物的凶兽,如果瑟瑟发抖,畏惧缩首,那么它就是一头待宰的绵羊了。
对于征募新兵的素质,徐回已经有所预料,心中有了准备,并没有莫庶军侯那么沮丧,兵源的基础素质和应募态度与所处环境有密切关系,木萝寨这种地方,能够几天内便征募到近百士兵就已经不错,莫要更高的要求。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反正,徐回手中真正的凭仗是经历过战阵厮杀、见过血的三百老弟兄,不仅具备敢战求战的勇气,而且从连然县别部军营时期便追随,已经熟悉徐回、莫庶两人总结升级的训练方式和战阵风格,有了这些班底,便能如鱼得水一般把征募新兵有效转化为护南镇军这架战争机器的合格零部件。
何况,征募新兵是一张白纸也有好处,没有什么刺头,操练起来更加简单。
“......造其呆气、傻气,形成军之杀气。”听着徐回的话,莫庶重复念叨,仿有所悟,抓住了新的重点,然后又开口和徐回探讨因地制宜的训练技巧,例如训练竞赛、队伍大比武等,一一记录下来,表示回去后重新整理一份新的训练大纲再交给徐回过目。
训练问题得到解决,莫庶看了看没有走的霍超,迟疑几下,笑道:“霍兄弟,这几天怕是累坏了,安置下山百姓,登记人丁青壮,分发田地......”
“有话直说,有屁快放。”连徐回都能看出莫庶的言不由衷,霍超懒得和莫庶客套,也没有必要,不过倒是好奇莫庶究竟要说什么,自己可是从来没有卡过军械物资,从来都是一个“准”字,顶多对新兵的饷钱待遇起了念头,可是被徐回、莫庶直接扼杀在萌芽状态,都没有来得及实施。
莫庶这次没有看向霍超,反而对着徐回,道:“应募入伍的新兵,有些人已经分到田地,训练闲暇时不时在讨论......”
“怎么,他们不满意?”徐回皱起眉头,先不说饭食饷钱,单是应募参军的奖励便有足足六十亩田地,如果这都不满意,未免太过分,太贪心,即使自己手下缺兵,那么这种人也要踢出队伍。
“老兄弟让我前来问一问,能不能给兄弟们也分发一些田地?”
愣住半晌,护南中郎将猛地一拍额头,终于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什么,在宁州城只是许诺赏赐钱财物资,那时不知道木萝寨是个什么情况,更不清楚木萝寨附近竟然有如此多适宜耕地,抵达这里后,忙来忙去,一时间就忽略老兄弟的福利。
“咳咳,霍都尉,前两日我让你依照军中名册、官职品阶制定授田计划,完成得如何了?”护南中郎将瞬间把锅抛了出去。
霍超脸上一副“你什么时候吩咐我”的神情,“刚刚把名册列了出来,具体要如何分发,最初田地数量是多少,按照伍长、什长、队正、屯长、军侯,还是都尉、校尉各阶官秩,还需要将军定夺。”
总结起来一句话:老子手中只有花名册,如何分田,你直接给我麻溜下令。
“最近你也是公务繁多,一时没有顾及过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霍超翻了翻白眼,抬头仰望军帐,默默而清晰的将“我不想和你说话”的意思传达过去。
突然间,徐回自嘲一笑,近两年来,自己游历市井之间,又搞起商队马帮,除去云南郡战争和流放镇守,终究还是太顺了,对于基层民情过于想当然了。
世家大族和寻常百姓,横着一道天然隔阂,叔父张厚为了帮助徐回,直接掏出两万石粮食,若是寻常百姓,百户人家,连续十年,风调雨顺,不吃不喝,积攒下来的粮食恐怕都达不到半数。
因此,历来衣食无忧的徐回将军,或许知道家中粮米价格,或许知道田地价格,可是没有真正体会到土地对于寻常百姓的珍贵。
放眼天下,莫说一个小小的中郎将,哪怕方镇军府,甚至是大齐朝廷,无力搞徐回在木萝寨的分田政策—只要是个活人,登记在徐回治下,就能获得田地。
先不说有没有那么多的土地资源,问一问地主豪强答不答应,问一问世家贵族答不答应......
如果不是木萝寨处在河谷偏僻之地;如果不是前魏大军屯兵驻扎,开垦大片土地;如果不是盗匪劫掠,村寨败落;如果不是人口稀少......徐回哪有这个条件搞得起来分田分地。
“莫庶,我们商量一下军卒授田的事情。”徐回留下莫庶、霍超,先了解一下老兄弟的心声态度,以及目前统计的田地情况,是否够分,此外每名老弟兄授田数量绝对不能少于新兵的六十亩田地,至于各级军官增加多少,那么需要慢慢商定,定下来一个合理数字,看来又要忙碌到很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