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木萝寨(1/1)
黑水河发自宁州,西北往东南流,河谷狭窄幽深,水呈现黑色,故而得名,中下游河段位于后世的越南境内,此时地属交州,又曾有前朝大魏军队在此驻扎,这里便是华夏土地!
木萝寨便在黑水河中下游,如今护南中郎将徐回率军前来镇守,如果有人敢和徐回将军说这里不归你管,乖乖滚回宁州,徐回将军保准拔出环刀,微笑的让来人知道“我的地盘我做主”。
幸好,负责木萝寨的老吏章禾虽然没有真正混过官场,可是懂得趋利避害,没有傻傻问出“为何几年前的求援,将军今日才来”这种话,直接陪同护南中郎将派出的何愈了解木萝寨,讲述木萝寨的人丁田亩等情况,利用自己威望协助徐回在这里站稳脚跟,巩固他的地盘。
在木萝寨土生土长的章禾曾经多次去过临西县,去过新兴郡城,恳求那些大人物能够帮助木萝寨,甚至象征性派出兵马巡逻一下西边山岭,威慑盗匪,自然见过官僚贵族的可恶嘴脸,也知晓交州郡县兵的战斗力,可是亲眼看到徐回麾下全副武装的几百军卒的时候,立刻明白两者的差别有多大,一旦惹怒那位宁州军府派来的护南中郎将,那么对木萝寨怕是一场灭顶之灾。
兵灾往往甚于天灾!
好在一切猜测的恶劣都没有发生,好在那位护南中郎将真是一位善心的,似乎真要把这里当成自家来管理。
寨中,火灶上飘出一股股饭香,未在如此宽阔地方玩耍过的孩童们跑来跑去,追逐嬉笑,引得老吏章禾嘴角绽开欣喜的微笑。
眼前的木萝寨并非是章禾此前的木萝寨,十几年来,强盗匪徒猖獗,特别触犯律法逃到山中的恶徒,趁着此地没有官府、军兵,狼狈为奸,闯进一处处村寨,烧杀劫掠,逼得世代居住于此的聚落百姓往大山深处迁徙,百姓们只得在山涧、溪流寻找生存之地。
前几日,徐回率军来到此地,在老吏章禾的带动下,明确告知有军队前来保护他们,不必担心强盗匪徒,才有前两年迁入后山深处的聚落百姓逐渐搬回来,可是许多年前搬走的不少百姓还处在观望中,显然对这支外来的军队不信任。
徐回有些理解,那些上一代便搬进深山的百姓,他们已经习惯深山居住,甚至下一代都已经成家生子,不愿冒险,尽管老一辈人知道山外的土地更加肥沃、适宜耕种,可是心里残留强盗匪徒烧杀掠夺的阴影,只要自己饿不死,那么何必再出去。
沿着山涧坳地,这里一片,那里一块,逃进大山的百姓用勤劳的双手开垦出一块块田地,有些田地经过十几年的精耕细作,已经发展成为不弱山外的良田,又不必交纳官府赋税,足够养活一家老小。
这也是为何许多百姓观望的原因,生怕这位护南中郎将一来就让他们交粮纳税。
“看来搬回来的百姓多了不少,孩子也多了......”
一道声音从背后响起,老吏章禾立刻回身,抬手道:“将军,正要和您汇报,昨天和今天又有五百六十二人下山,登记的是一百三十二户,听下山百姓说,山上的许多百姓也在收拾东西,正准备近几日也下山,怕是有上千人。”
徐回点点头,既然山上百姓死守开垦的田地不愿意下来,那么他就分田分地,凡是愿意下山登记在册的,每一户分得三十亩田地,应募进入护南镇军的青壮,可以获得六十亩田地,头三年免征税赋。
分田地的效率很高,有些家庭昨天下山,今天就在护南中郎将属官何愈手中拿过登记文书,欣喜若狂的抚摸自家田地,然后冲回山上,在亲戚朋友中大肆宣扬护南中郎将何其傻.......不对,是善心,快点下山去拿土地,据说名额有限,田地分完了就没有了。
临近黑水河的田地,受河谷地形影响,在山下居住过的聚落百姓知道那是何等肥沃,随便耕作都比深山田地产出要多,何况足足三十亩,如今靠着东一片、西一片的零散耕地,没有哪一户家庭开垦出三十亩地,甚至一半的都很少,大多数只有十亩八亩。
“婆娘,你赶紧收拾东西,我先下去在官府登记。”
“哥哥,咱们登记的按照两家来,那么就能分六十亩田地......”
“天杀的,老朱家拿的那块地是我当年一耙一耙耕出来,我要跟他抢回来....”
于是,越来越多的山上百姓纷纷回迁,最新统计已有上千户,突破五千人口,搞得章禾、何愈的工作量急剧上升,就连借调过去帮忙的亲兵蒲侗都忙得整日看不见人影。
对于强盗匪徒的担忧,一是因为木萝寨近一、两年越发破败,大量聚落百姓躲进深山,几乎很少大规模的盗匪,二则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军卒不断在附近巡逻,专门往人多的地方去,崭新的甲胄、精良的环刀、锋利的长矛......无形中逐渐消除盗匪留下的阴影。
“这地方挺不错的!”徐回感叹道,没有想象中那么荒凉,不是真正的穷山恶水,至少负责粮草物资的霍超也是这么想的。
刚开始抵达这里的时候,霍超听到章禾提到木萝寨后山还有许多逃难百姓,心跳扑通的加快几下,第一时间联想到那些嗷嗷待哺的饥民,他了解自家兄弟,徐回九成九会下令动用军粮去救济逃难百姓,如此一来,足够维持一两年的粮食储备就会迅速消耗,哪怕是每天两顿稀的,也能够把护南镇军拖垮。
幸好,难民不是饥民,他们甚至家有存粮,霍超还能够用带来的物资和百姓交换,增加军中粮食储备。
老吏章禾惊讶的看着这位护南中郎将,良久不语,直到微风吹起灰白的头发,硬发戳进眼眸,眼眶不由湿润,想到多年来的艰辛,只求乡亲父老能够过得好一些,起码不用每天担惊受怕,“是啊,这里是块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