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初入军营(1/1)
南方大地的黎明总是比北方的早到,随着晨风拂过,东边地平线跃出的光芒仿佛一杆投掷的长枪般,撕碎残留的昏暗,向世人宣告新的一天到来,天亮了!
身为正九品的建武都尉,徐回在营地内拥有dú • lì的军帐,此地是宁州城西北方向的连然县,滇池水系的支流从旁边流经,如今新建立的几个别部和自云南郡前线战场撤回的部分兵马都在此处休整,以便及时响应军府号召,彻底拿下云南郡,真正统一宁州。
醒来起床的徐回,默然不动,闭目聆听军营外传进的涓涓细流节奏,很快却被帐外动静扰了,但是他并没有生气。
军营就是军营,不是自己听曲的地方,一切都要以军为先!
想到帐外的营地场景,徐回嘴角勾起一抹苦笑,心中颇为无奈,过来军营前,他认为别部是宁州军的重要辅助力量,自己看到的会是一支战斗力稍弱、少经战事的部队,但是装备齐全、训练有素,至少在别部兵马中是名列前茅的。
退一万步来说,好歹自己是军主的次子,那位军主大人安排自己进入军营磨练,又任命自己来前曲丙屯任职,至少这支人马的底子好一点,方便自己建功立业。
呵呵,抵达别部军营后,徐回发现自己真的想太多了,先前的别部老兵早已编进宁州军参战,如今的别部人马多是新征募的,从他处调来底层军官担任骨干,徐回隶属的前曲丙屯亦是如此。
放眼看去,整座营地的队伍前后不齐,左右凌乱;从个人来看,先不说昂贵的铠甲,不少新兵手中仅有的长矛环刀几乎是锈迹斑斑,挥砍几下就直接断裂也不无可能。
好在,徐回拥有远超寻常底层军官的优势,有三名精悍家丁随同上任,看气势便知道是久经沙场的老卒,也许是军主的默许安排,两名家丁成为什长,一名家丁成为亲兵护卫,帮助徐回不用费劲便上手这支小小队伍,然后所有人很快都拥戴年轻的新队正。
无他,利尔!
别部各曲各屯的主官跑去仓营,求爷爷告奶奶,获得的武器装备多是淘汰的长矛、环刀,物资也是残旧的帐篷、布袋、竹筐等,充当运输主力的牲畜更是大打折扣,就算有背景的军官也难搞到手。
但是,徐回根本不用去仓营领取本屯装备,前脚刚进别部军营,后脚便有几名仓营官吏押着堆积如小山般的军械物资过来,十分贴心地询问够不够,不够再拉来一批。
崭新环刀,精良长矛,护身甲胄,坚固盾牌,以及远程武器弓弩,怕是军府主力也不见得人人有此装备。此外,营帐、被褥、粮袋、水囊、弯钳、铁盂、斧头、锯子、皮筋等绝无伪劣产品......还配有五十匹骡马、驴子,对比其余别部各屯,前曲丙屯简直是大土豪,就连徐回本人都觉得惊讶。
上头有人好当官,这话看来一点都不假,叔父是军府大管家的总管参军,也许还有军主父亲的默许,否则这支屯级队伍顶多也就有五分之一的物资,八成还是那种质量无法保障的淘汰旧货。
虽然徐回是丙屯队正,兼副屯长,军械物资却是按照一屯全数配发的,全屯百余人马都享受到好处,望向副屯长的目光多了几分炙热,自己屯中拥有这么一位副屯长,先不说立功机会,首先物资保障就不必担心。
若是徐回的亲民体贴使得部下们对他的印象不错,愿意服从命令,那么真正让全屯人马认可、敬佩的便是他在训练中的卓越表现。
从几名什长的恭敬态度和仓营官吏的大批物资便能知晓,年轻的副屯长绝对是出身豪门大族,在别部只是临时镀金,说不定过个十天半月就会升迁调动。
但是,年轻的副屯长认真受训,从未发过什么世家子弟的脾气,和本屯受训新兵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比受训新兵更能吃苦,更能忍扛,一切被本屯人马看在眼里,发自心底地佩服。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
西南的大山丛岭里从来不缺热血儿郎,不少征募来的别部新兵是出山的山越男丁,雄赳赳的汉子,在徐回以身作则的刺激下,哪能未战服输,个个咬牙憋劲,任由自家屯长咆哮折磨自己。
莫庶,前曲丙屯的屯长,宁州本地人士,年少时离出宁州闯荡,曾经在外州军队任职,后来得罪gāo • guān,几年前回到宁州,又无其他技能本事,再次投身军伍,恰逢宁州军府扩张,靠着一身勇武,从大头兵升到别部屯长。
论杀敌勇武,莫庶在宁州军绝对不是顶尖的武士,怕是连前五十都挤不进去,可是他善于操练士卒和统挥战阵,凡是经他之手出来的伍、什、屯,团结作战的能力都高出其他部队一截,使他被军主徐匡留意。
军主徐匡也曾调莫庶到宁州正规军教练,以图增强军队战斗力,可是大多数将领、士卒无法忍受莫庶的无理操练,明抵制暗违背,军主徐匡最后只得把莫庶调回别部。
徐匡并非随便安排次子徐回到任意部队去的,让徐回充当莫庶的副手,也是存了莫庶能够磨练徐回的想法。
之所以徐回在训练中卓越表现,一是发自内心的咬牙坚持,二是莫庶屯长的一视同仁。
莫庶绝对知道徐回出自豪门大族,甚至可能从“徐”姓猜测徐回来自兴古郡徐氏,可是他不仅没有半点巴结讨好,对徐回的训练也没有半点水分,甚至在发现徐回挥刀不稳、戳矛缺力的时候,狠狠责骂。
主辱仆死,有好几次若非徐回阻拦,几名家丁军卒就要拔刀和莫庶干上一场,教一教莫庶如何礼貌对待自家公子。
相反,不过被训斥几句,徐回本人却没有觉得受到多大委屈,正是有莫庶这种尽忠职守,深知战场险恶的屯长,底下军卒生存的机会才会更大一些。
徐回记得自己对莫庶说出一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后,这位铁骨铮铮的屯长转过身去,悄悄抹了一把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