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往事(2/4)
思考当前的局势知道,朝廷可以在割据林立的战乱中建国。一则是因为地势偏远,中原地区那些自以为是,争斗不休的各方势力鞭长莫及;二则便是漫长的边境临海,对外贸易商业发达,使得富国强民百姓安居乐业;三则是禁武扬文,杜绝了军阀拥兵自重、更迭政权。
大汉立国几十年以来,作为中原士族遗民的后代,现今隐为士人之首的李抑深信,如果高祖皇帝和当今皇帝,国策得以坚持的话,则需要继承者,能够一如既往的贯彻下去,那么大汉朝一定会国运昌盛。
一向以儒家自居的李抑,就是要寻找一位明主辅佐。李抑认为曲句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野心,而且表现出来的感觉,是让人认为他心里只有皇帝,所以这是他最受皇帝器重的缘由。
当然,李抑认为卫王也是个怪物,教授兵法武艺的王师里面,只有和曲句在一起的时间,超过半年以上,不得不说是个大异数。李抑自认对卫王还是很了解的,几年诸王师有这个自信,对于皇帝派自己迎驾,心里有些虚荣和高兴。
皇帝那番话,他只有激动的藏在了心里,只要和这两个同僚,没有冲突就好了。以前在李抑的眼里,从小就荒诞不经的卫王,他是不抱任何希望和想法的,有的也是自己仕途中一个跳板。
随着自己悉心教导诸王,李抑知道卫王有个优点,那就是心灵手巧十分聪明,文武百艺一点就通一学就会。卫王还不及十五岁,李抑雄心万丈、信心满怀深信,像卫王这么聪明的人,只要好好引导,不说会有多大千秋功业,一定不会是个很坏的皇帝。
现今的大汉朝也很复杂,朝中百官内侍都千奇百怪,但是李抑心里潜意识,还是想好好作为一番的。光复大唐盛世,有些不敢想,三分天下或者偏安一偶,则是李抑的理想。
虽然李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但是谁不想建功立业、名扬青史。
此时侧首偏头,看了眼身后左首的王瑜,她静静的亭亭玉立的身影,清秀消瘦的脸上,那美丽的大丹凤眼,似乎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也不知道为什么,李抑心里也暗暗有一丝的叹息,出于这个时代的审美,李抑从来没有认为,这个清秀文静的女子,是漂亮的代表。但是这个女子的聪慧才智,是一直让自己有一丝小小嫉妒的。
李抑和王瑜之父王济,自小就是伙伴和朋友,王济打自小就才华出众,不以其父王定保之名外扬,反倒是以神童被人冠称之,年十六便以进士及第。及冠便入朝出仕为官,不及而立之年,便被升为桢州(惠州)刺史。
其以全面出众的才华和能力,把新立的桢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先后受到了高祖皇帝,殇帝和当今皇帝的表扬。可惜的则是,当今皇帝乾和三年,竟然病逝于任上。
一直当王济亦师亦友的当今皇帝,竟然为了王济罢朝三日,感慨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朝廷里失去一位,可以建功立业、开疆拓土、治国安邦的擎天柱石。
王瑜自小随其父熟读经史百书,而且琴棋书画无所不会。八岁时咏梅一诗,一经传出立时便轰动京都兴王府。更在十岁时,就已经被好事者推为,大汉国最有名的才女。
王瑜在及笄之年,许配于大汉朝有名的人物,高祖朝兵部侍郎杨洞潜家虎子杨玄玉。
让人感慨的是尚未过门,乾和十年楚国马氏诸子争权,楚地大乱被南唐所乘。皇帝不断没有出兵救母舅家,反而乘机想开拓建功,几路大军集发楚国边境。
时兵部侍郎杨洞潜以逝,作为开路先锋的杨玄玉,随军北上征讨南唐。谁料竟然阵亡当前,此事后来令兴王府有好事者,谣传王瑜是不详之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