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诗名满京华(中)(3/4)
原来,李邦彦的公子今年也参加秋闱会考,前几日已经和邵光元打过了招呼。
李家公子一直就读在国子监,那也是个才华横溢的风流人物,可以说是今年最被寄予厚望的殿试三甲头名的不二人选。
在“博古斋”初见那叫做武忌所作的诗词后,李邦彦惊为神作,欣喜不已。
可在回家的路上细细思量,万一?哪怕只是“万一”这人是名进京赶考的贡生,那李家公子的状元梦便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所以李邦彦才会急急的去礼部找邵大人,事先打好招呼,在会试中如果遇到这叫武忌的考生,设法打压黩落,莫要夺了李家公子的风头,挡了李家公子的道才是。
反正这人的后台是二殿下,只要不是正面冲突,暗地里使用些手段,倒也不用过于顾忌。
送完李邦彦,张博远并未回礼部,而是独自一人去了槐花巷。
在巷口的茶寮前犹豫了好半天,又没进去,想了想又回去了礼部。
是夜,在礼部员外郎张博远府中,加上张博远,共计七八人在一间书室中奋笔疾书,彻夜不眠,通宵达旦。
翌日响午,宁西城内,大街小巷,酒楼茶馆,清音乐坊,妓馆青楼,客栈驿所,乡驿会馆。但凡人群聚集之地,都给人撒了些纸张。
那纸上赫然题着一首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多情应笑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通常落款字符要小于正文,可这诗词落款偏偏与正文一般大小,极为醒目“宁西怀古,武忌作于景园,元熙三十年秋。”
奇怪的是这许多的纸张用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粗纸,那字迹也全无体系流派可言,粗鄙不堪。好就好在能让人一目了然,看得清清楚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