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章、局势(3/4)
19世纪末,德国的外交可谓是登峰造极,在卑斯麦的主导下,全欧洲大部分国家都亲德,遍地是盟友。
如果不是继任者的新路线外交,加上欧洲搅屎棍的挑拨,德国被迫做出抉择,放弃了一个个盟友,一战肯定是大有不同。
巴尔干地区的风起云涌,历史变得陌生了起来,斐迪南现在也把握不了未来的走向了。不过放眼世界,斐迪南的蝴蝶效应还没有那么大,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在1891年底,契科夫代表团访问了英法德奥四国,返回了保加利亚,总算赶上了在索非亚过圣诞节。
斐迪南在王宫召见了代表团,契科夫递上了一份资料,说:“大公阁下,这是我们出访英法德奥四国,所收集到的资料。”
契科夫说完,见斐迪南点了点头,又继续介绍道:“这些都只是我们所见到的,因为时间太短我们没有对进行深入调查。”
“根据我们了解到的,初略判断,现在英法德奥四国,工业化水平都很高了。尤其是大英帝国,无论是工业规模,还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以及推广,都远超其他国家……”
斐迪南听了契科夫的报告,没有说什么,虽然他知道其中很多内容有所偏差,但是给保加利亚做参考已经够了。
至少代表团过分的夸大了英国,斐迪南知道在过几年,美国就会在总量上超过英国,十几年后德国也会在总量上完成逆袭。
所谓的新技术推广上面,英国已经开始落后了,有广袤的殖民地,英国资本家们对技术革新的追求已经越来越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