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工业化大计(1/3)
“教材?”
陈丹第一次听这个名词。
“对,教材。”杨定虽然从小没有上过学,但是家中姐姐和哥哥都上过,小时候也学了点。
虽然不多,但那个时候他很羡慕能看到教材书呢。
“教材者,通识教育之用书籍。它的作用在于启蒙,让孩童对于世界有一个基础的认知,同时也奠定未来的方向。
比如现阶段的靖国,在推行科举考试的内容每年是都不一样,可是录取的官员需要掌握的技能不少,除了基础的文字读写能力,我们还缺少大量会工造,营建,农耕等实用性技能的官员。
官员的技能掌握程度,决定了他们在地方施政的时候,不会随便的下达违背常识的命令。
这一点对于靖国而言是很重要的。”
杨定的介绍了一下教材的名词,然后说出了他对于未来治国方向的看法。
德国的教育制度就不错。
通识教育用小学来打基础就行,接下来初中开始就可以进行细化。
职业教育必须提高。
这能带给靖国一个很好的未来。
君不见当年德意志怎么起家的?
不就是靠着大量中专生支撑整个工业体系吗?
有了足够强悍的工业体系,短短三十年德意志重新恢复挑战英国的能力。
先不论对方的做法如何。
但提升国家力量的手段他必须要学。
靖国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不要看好像铜多金银铁少,但自从抄完大部分世家之后杨定惊奇发现,靖国的铁矿储量不少。
或者说是靖国的铁矿产地不多,可是富铁矿多啊!
超过七成的矿产点全是富铁矿。
结果这些铁矿以前全部被世家霸占了,而靖国其他的地方的铁矿是因为开采技术不到位,所以没办法进行深入的开采,于是就导致杨定为了进行钢铁基地,还得带人去找赵家人抢。
要是早知道世家手里那么多矿山,朕早就动手灭世家了!
不过现在也不晚。
各地的铁矿山要么恢复投产,要么开始集群效应。
但这背后还是需要大量的官员支持,以及一帮懂技术的工人支撑。
否则,靖国的未来必定只能在农耕社会的继续徘徊。
既然有他这样一个来自后工业时代的穿越者当皇帝,怎么可以放弃工业化这一个大杀器呢?
要知道现在靖国已经有了地方“容克贵族”,虽然才刚刚成型,但是未来的发展必定很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