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相惜(下)(2/3)
不等刘瑜回话,章惇拱手一礼,便从容而去。
刘瑜回过神来,颇有些尴尬,自语道:“这是嗝应人吗?何至如此!”
簪花典故,说的是韩琦宴请王安石、王珪、陈升之赴宴,席间剪四花,四人各簪一枝。
结果四人之中,韩琦早就当了宰相,陈升之虽然和王安石不对付,称病不上班,又是丁忧辞职回家守孝,但也是货真价实的相爷;王安石自然不用说,现时一手遮天的相爷了。
其实刘瑜知道,如无变故,玉公,也就是王珪王禹玉,过些日子也要拜相的,这典故后来就叫四相簪花。
章惇说这个的意思,就是跟刘瑜讲:韩琦看得上眼的人,都是宰相啊!而现在不单韩琦看得起你,富弼也看得起你,王安石也觉得你不错。你要努力,你有这样的才能和天赋的!
所以刘瑜感觉太夸张了。
他一个七品官,还是特奏名,宰执离他真的很遥远。
这时苏东坡在他身后笑道:“子瑾,当年王相不过大理评事签判,陈相不过大理寺丞!何必自轻?”
当年韩琦宴客,这三位,还只是八品,还不如刘瑜现在呢!
“别逼我骂人。”刘瑜瞄了苏东坡一眼。
“章子厚说得,我说不得么!”
“跟他没这么熟,不好意思开骂。”
苏东坡愣了一下,这也是理由?
刘瑜已接过张二狗递来的缰绳,策马往国子监去了,于是苏东坡只好恨恨咒骂了几句,发誓下次一定要把刘瑜先灌醉,然后叫了仆人随从,准备打道回府。
“先生,学生以为,若先生入中枢,是苍生之福!”在国子监门前下了马,向来稳定持礼的杨时,却突然来了这一句,好悬没好刘瑜吓瘫。
“我没那么大本事。”刘瑜很认真地对杨时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