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四十三章 新婚(1/2)
日将出,鸡先鸣,晨晓催人起。
李聿恂一夜未得安眠,隐隐听到“咯~咯~咯”公鸡打鸣声,便干脆翻身下床。
穿衣完毕,回头望见床榻上那娇滴滴的小娘子正卷着棉被睡得香甜,望去仿佛柔弱可欺的模样,他默然摇头,只觉自己腰背酸痛,四肢僵麻,浑身上下全无舒坦之处。
人既是他千辛万苦娶回家的,便是再如何磨人,也只好硬生生扛着。
只是这一整夜,真真比一日杀三头肥猪还要累死个人。
天光大亮,一对龙凤花烛早已燃尽,蓝璎独自酣睡卧房。等她一觉睡饱,慵慵懒懒睁开眼时,屋外已经真正是日上三竿。
榻边空空,想来那人早已起了,蓝璎将头重新埋进软软的新被中,心中满满的欢喜。
她竟然睡得这样沉,在陌生的屋子里,在一个“陌生”的男人身旁……不管是前世,还是重生之后,她早记不清有多久没似这般轻松无事地酣睡一整宿。
她终于把自己嫁了出去,想来往后的日子,只会一日日更好。
屋里蓝璎踩着绣花鞋才下地,守在门外的赵嬷嬷和楚宁闻听到动静立刻冲了进来。
两人一左一右围住蓝璎,全都紧张无比地盯着她猛瞧。
楚宁尚年幼,左右也看不出什么,直接道:“小姐,您还好吧?”
蓝璎被这二人弄得心中惴惴,茫然道:“我很好啊。怎么?外面出何事了?”
她其实想问李聿恂在做什么,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开口,可赵嬷嬷和楚宁似乎格外紧张她新婚洞房之夜的“遭遇”,根本听不出她话里的意思。
赵嬷嬷一双火眼金睛早瞥见蓝璎白嫩光滑的脖颈间多了两三处不大的深色红痕,顿时好一阵心疼,既生气那屠户行事粗鲁,不知分寸,更舍不得自家小姐花骨朵儿一般,身子骨娇嫩脆弱。
但昨夜是二人新婚,偏又你侬我侬的,她也实在不好说什么。
蓝璎见赵嬷嬷脸色沉闷,更不说话,便缓声道:“嬷嬷,璎儿腹内空空如也,饿得发慌呢。不晓得王婶可做了什么好吃的?”
赵嬷嬷听这话更加心疼,忙催着楚宁服侍蓝璎洗漱穿衣,自己则走到厚重的帷帐边埋头整理着被褥。
她将那一床散乱的大红被褥翻过来又翻过去,将床单被面拍了又拍,找东西似的一通忙乱,最后却只是敷衍般胡乱地铺好被褥,脸色更加阴郁地回到蓝璎身旁。
蓝璎端坐妆台前,正对着铜镜往发髻上斜插一支熠熠闪光的翡翠琉璃多宝钗。
赵嬷嬷遣走楚宁并悄悄掩上房门,回过身拿起梳篦替蓝璎轻轻梳着垂下来的一缕乌黑发丝。
蓝璎眼眸中闪露一抹娇羞之色,柔声道:“他……几时起的,现下人……在哪里?”
赵嬷嬷闷闷道:“今儿姑爷起得还怪早,天擦亮就出门去了,说是回一趟桐湾村。走的时候,他在前头跟王伯留了话,叫我们几个不要吵着小姐歇息,随小姐您睡到几时是几时呢。”
蓝璎脸颊微红,望着铜镜中那个焕然一新的自己,抿唇轻笑。
赵嬷嬷压低嗓音,小心翼翼道:“小姐,昨儿晚上姑爷待你如何?究竟有无……格外地……同你闹脾气?”
蓝璎骤时面红耳赤,低头想了想道:“他似乎睡眠不好,也不大同我说话,后来我先睡着,也不知他何时入睡,是否睡得安稳。嬷嬷,可是他早起时说了什么?”
赵嬷嬷心中暗自有了一番计较,望着蓝璎纯真的目光,她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到底什么也没说。
花厅里的餐桌上已经摆好几样简单的吃食,蓝璎走过去望了一眼,立即笑了。
她倚着凳子坐下,笑着对王婶道:“这不是小米粥么?王婶你何时学会熬小米粥的?闻着怪舒服,真好!”
王婶闻言顿时乐滋滋,笑道:“小姐一顿夸说得人心里暖和和的,可王婶我也不敢胡乱领功。这小米粥啊,其实是咱家姑爷起早熬的,等我到厨房的时候,那炉子里已经咕噜咕噜地响啦。”
蓝璎微微一愣,低头笑了笑。
小米粥熬得浓稠但不腻,闻着还有淡淡香味,蓝璎的食欲一下子被勾起。
前世入宫之后,她最常吃也最爱吃的早膳品种便是黄澄澄熬得香浓的小米粥,只是小米在南方并不常见,重生以来,这还是蓝璎第一次吃上这般可口的小米粥。
她端起小碗就着清爽咸香的榨菜丝和五香干丝,一气不歇,连吃两碗,既感饱腹又很觉舒坦,一顿早饭吃得很是满足。
王婶看她这样吃相,不禁心疼道:“小姐饿坏了吧,这儿还有红枣发糕,已经切了小块,正好温热着,您尝一尝。”
蓝璎放下碗箸,盈盈笑道:“不用,我已经饱了。”
出花厅,站在石阶上,蓝璎懒洋洋晒着太阳,闲闲问赵嬷嬷。
“嬷嬷,按照平常那些礼数,今日咱们该做些什么?”
赵嬷嬷一听这话,不由得暗暗嫌弃,心道你一个初来乍到的新嫁妇,成亲后第一日便睡了个大懒觉,无人议论也就罢,自己却全不知羞,如此坦荡,真真是在蓝家给骄纵惯了。
赵嬷嬷无奈道:“这按理说呢,成亲次日应当是新妇起早拜见公婆,再与家中兄弟妯娌姑娘们相互间打个照面,也好彼此增进些感情。”
“可现下姑爷出了门,这家中既无公婆上人,也无兄弟姐妹,您这一嫁过来就是当家主母,所以今儿咱谁也不用见,什么事也没有。小姐,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罢,左右别出格就是喽。”
想当初苏东坡被贬谪时曾有“无官一身轻”的感叹,此时蓝璎深有同感,亦觉自己“无事一身轻”。
索性闲来无事,蓝璎便带着赵嬷嬷和楚宁围着这座新宅慢悠悠转了一圈,算是把自己今后的家认真细细打量了一番。
这座宅子坐北朝南,背靠一片低矮青翠的山林,正门前则是一汪碧波荡漾的圆形池塘,算得是依山傍水。
青砖黛瓦马头墙,雕梁花格窗,正是最寻常的江南徽派民居。
整个屋子布局紧凑,共三进两天井,第一进是前厅,第二进是花厅,第三进便是内宅,每进三开间,回廊连着东西两间厢房。
第一进和第二进皆是四水归堂的天井,第三进也就是内宅和花厅之间则被别出心裁地改成了花园,园子虽不大,但比前面天井大出一倍多,显得格外的宽敞明亮,种着几株梓树、柿子树和桂花树,倒也清新雅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