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二十六章 银票(4/4)
见纤云仍然回避这一桩陈年旧案,郑夫人也猜着此事依旧是她心中隐痛。
郑夫人道:“袁家三房有个六公子,今年才刚十七岁,为人聪颖好学,谦逊知礼,自六岁起便进青山书院,一直跟着我家那位读书求学,是个发奋上进的好后生。除了宁国公府陈三公子,我家那位最近几年最为赞赏的学生就是这位袁六公子了。”
纤云撇嘴道:“袁家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好后生?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郑夫人偷笑道:“你对袁家的事多有避忌,且这位袁六公子是袁三老爷妾氏所生,自打一出生便养在齐老太君跟前,跟着老太君深居简出,除读书上学,哪也不去,你不知道他也在情理中。”
纤云酸溜溜道:“当年戏班子解散,我们五个小姐妹一齐被卖进袁家为婢。五个姐妹中,齐老太君最看重便是你,如今你去相求,求得还是他袁家一名小妾生的庶孙,想来老太君定会答应啰。”
郑夫人淡淡笑了笑,说道:“希望如此吧,我也有两年没见过老太君了,也不知她老人家身子如何,还能不能做得了主。”
纤云道:“每天都是人参燕窝养着,说不定老太君还比你显年轻呢!”
郑夫人闻言,伸手轻轻捶打纤云一下,两人都禁不住捂着嘴直笑。
也不知是不是昨日珠宝铺的事被传了出去,今日上门说亲的媒人倒又比前几日更多。
不过那些花银子请媒说亲的男方仍是一些“歪瓜裂枣”,有西街以屠狗为业的屠户,有在菜市开油坊的小商小贩,有刚死老婆就想着续娶生儿子的都头,还有年届六十仍要纳美妾的老庄主……
郑夫人端坐堂屋八仙桌上首,听着那些媒婆说得口沫横飞,聒噪不停,直气得胸口隐隐发疼。倒是蓝璎丝毫不受影响,头上戴着顶宽檐草帽,耳后系着薄薄纯白面纱,一个人在后院忙着洗衣晾衣,浇菜喂狗,片刻不得闲。
日落黄昏,天边满是嫣红晚霞,如诗如画,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蓝璎歇了会儿,听得堂屋说话声低了许多,便站在井边弯着身子打水。
忽然听得背后“吱呀”一声门响,蓝璎头也不回道:“是纤云姑姑回来了吗?今儿晚上我来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