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倭寇与汉奸(3/4)
在这场争斗中失利的南朝封建主为了恢复实力,派出了大量的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
后来日本北朝封建主为了加强与明朝的经济贸易,派出了大军在日本境内绞杀倭寇,大明的沿海地区获得了短暂的和平。
但是在这之后,日本政府因为修改了与大明的贸易政策,倭寇又死灰复燃。
到了明朝中期,大明国力衰退,倭寇势力越发猖獗。
此时的倭寇在人员结构上也发生重大的改变。
在郑和下西洋过后,明朝的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政府在沿海地区大力推行海禁政策。
禁海,让原本依靠对外贸易的沿海商人失去了财富来源。
为了避免自己经济上的损失,这样沿海巨商加入了倭寇的行列。
他们联合日本武士、浪人走私了大量的商品,从中牟取暴利。
其中比较出名的中国海盗商人就是王直、徐海等。
明朝中期参与剿倭的将领王忬曾向当时的皇帝报告:据他调查,“倭寇”头领约有百余人,其中“雄狡著名”者,都是本国之人。
如“徽州王五峰(王直)、徐碧溪、徐明山,宁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华山,泉州洪朝坚”等。
此外剿倭名将胡宗宪也曾编写了一本《筹海图编》,在这本书里面列出十四股势力最大的“倭寇”,其头目同样全部是中国人。
这些倭寇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不惜花下重金收买了大量的朝廷命官,让这些朝廷命官为他们通风报信,规避风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