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炼油工业课(2/3)
“各位同学,想必大家也都认识我吧?我不仅是你们的化工老师,而且是你们的化工学院院长,化工系主任!”陈新元环视了一圈道。
“各位能够通过初级的考试,又通过了化工学院的考试,在基础数学方面,我知道你们各位的水平,都还过得去的!否则也不会坐在这里听我讲课。”陈新元笑眯眯的说道。
这些学生能够坐在化工学院的教室里面,都是通过了两次考试:第一次考试是最基本的考试,只考最简单的识字,只要识字,会写字,就能被华夏大学录取,不过录取的新生都是安排在基础班,基础班上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初中课程。而通过初步考试的学生,可以直接参加高等考试。
所谓的高等考试,主要考的是数学、物理和化学的基础知识,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当年的中国人来讲,能够通过高等考试的人是少之又少。
而徐寿、华蘅芳和李善兰这一批在满清连秀才都考不上的读书人,在通过了华夏大学初级班考试之后,连初级班都没有去上,直接去参加华夏大学高等考试,结果他们一下就通过了考试,顺利成为高等班的学生。
陈新元的讲课水平很高,毕竟在前世的时候,他就是一名化学教授,他的学生都是博士硕士之类的,今天让他来将普通大学的课程,简直是轻车熟路。
虽然台下这些学生的才学远不如陈新元,甚至还不如当年的西方大学生,但是陈新元对这些学生却十分重视,因为他们都是中国未来的科学家!在这个读书只教八股的年代,这些学生能够自学数学、格物,从而通过了华夏大学高等考试,被高等班录取的学生,都是一群天才!只要给他们良好的教育,必然能够成大器。
只不过陈新元并不知道,真是历史上的徐寿是江南造船厂的首席工程师,是第一个造出轮船的中国人,而且他在江南制造局还负责生产无烟火药、雷汞和高爆炸药,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化学家和机械学家。
至于年仅15岁的华蘅芳,在真是历史上也是不得了的人物,当年洋务运动之后的清朝,需要进口硝酸才能生产炸药。而华蘅芳则打破了硝酸只能进口的迷信,自己造出了硝酸,而且还造出了中国第一颗载人气球。
而李善兰,是华蘅芳的数学老师。
坐在讲台下的,还有张文虎、戴煦、汪曰桢等一批清末科学家。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著名科学家还有魏源、龚振麟等人,可是魏源有进士功名,龚振麟又是监生出身,担任满清官员,这些读书人是不可能为陈新元所用的,陈新元只能为魏源这些人感到可惜。
第一节课,陈新元是对这些学生进行基础化学知识讲课,他手里拿着试管,讲台上面放着烧瓶和酒精灯,当着学生的面,做化学实验,并在黑板上写下各种公式。
“真的好神奇啊!”年幼的华蘅芳感叹道。
“好了,同学们,今天我的课就讲到这里!明天我们上实验课!我会先教会你们基础实验,之后会教给你们实用性,可以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实验。”下课铃响了,陈新元收起了讲台上的讲义和实验设备,对学生们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