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努力的四十一天:(1/4)
三公主……并没有在出殡入葬的时候,选择发难。
毕竟她和闻罪的遭遇不同,对天和帝多少还是有些父女之情的。哪怕恼怒于父皇的重男轻女,也不会在他葬入皇陵的时候搞事情。她对父皇有再多的不满,也随着父皇的死而落幕了。
三公主自认是个大度的公主,才不会和死人计较。
她只会和活人计较!
气朝臣,气闻罪,更气戚一斐,三公主生气的理由五花八门,反正就是看谁、看什么都不顺眼。她的心中既像是有股火,又像是躁狂症,越燎越旺,眼看着就要可能爆发了。
这个爆发的点,就选在了入葬礼之后的虞礼上。
所谓“虞礼”,出自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仪礼》,又叫士虞礼,既安魂礼。儒家讲究把整个葬礼分为两部分,遗体和魂灵,遗体送而往生,魂灵迎而又返。之前大殓出殡的那一套负责的是遗体,现在的虞礼就准备安抚灵魂了。
说白了,就是灵位,也就是被各家供起来的、那个刻着逝者名字的小木牌。从墓前请神,再到奉牌还家,这一套流程被称为虞礼,很是讲究。
但是,对此只有信的人才会信,不信的人……
好比闻罪,就会产生一个困惑,把灵魂按在牌位上接回来,这到底是想让天和帝去转世投胎,还是不想?困着他,好保佑子孙后代,真不怕他变厉鬼报复吗?
这也太矛盾了。
当然,这前后肯定会有个能说得通的解释,只是闻罪没有接触过,不了解,就按照自己知道的去质疑了。
虞礼要分很多日完成,今天只是初虞,在几筵殿已经挂好的先帝画像前,上香设拜,请神将还。由闻罪牵头,在殿内假装他都懒得敷衍的孝子贤孙,文武百官则跪在大门外。既是跪拜天和帝,也是跪拜闻氏皇族历代的皇帝们。
礼毕,真正的重头戏就来了。
不是三公主终于跳出来了。这个时候还轮不到她表演,哪怕她想表演,别人也不会答应。因为眼下是万众瞩目分猪肉的环节,咳,不对,是论功行赏的环节。
由丁公公上前唱名宣旨。
首先,是长辈们。从闻罪的列祖列宗,一直到他的生母,以及天和帝的后宫们。
一两百年前就已经去世的人,是在谥号上多加几个字;已逝多年的先后郑氏,则是加尊号,追封为太后。
活下来的后妃们,以五皇子的生母小郑妃晋为郑太贵妃为例,所有人除了“太”字外,都升了一级。好比,之前是嫔,现在就是太妃。
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
太妃们哭完这一场,就要启程前往汤山行宫了,除非闻罪哪天发善心,否则她们是绝无可能再回来的。也因此,她们是现场哭的最情真意切的,哭自己形如死水的未来,哭天和帝这么早就去了,再也护不住她们。
偏偏还不敢哭的很大声,就很气。
当然,后妃里也有脑子活的,很快就想开了。行宫里可不只有太监宫女,还有护卫和驻扎在附近的兵营。咳,发展个第二春,给天和帝戴个颜色好看的帽子什么的,不仅不会被新帝责罚,甚至说不定就是对方喜闻乐见的。而且,行宫的看守,其实很松散,只要她们舍得下太妃之名,稍微活动一下,就可以带着金银细软,去外面过上隐姓埋名的好日子。
这就全看个人选择了,反正不管是选择留下,还是选择换个身份离开,未来其实都是很美好的。自己可以当家作主不说,各种小鲜肉随意睡,有钱又有闲。
然后,就是加封闻罪同辈的兄弟姐妹了。
其实也没什么可封的,闻罪这一代,亲爹还没死,他们就已经把自己内耗的差不多了。大皇子死了,二皇子疯了,三皇子、四皇子也死了。
五皇子被封了英亲王,英武不凡的英,掌京中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是妥妥当当的实权派。
六皇子被封了慎郡王,谨言慎行的慎,和戚一斐同一个爵位等级。
六皇子是三公主一母同胞的亲兄长,两人相差了才不到一岁,性格却有很大不同。六皇子是个小矮个,还有小肚腩,活似个圆土豆,一直跟在大皇子身后当尾巴。他虽因为胆小而没有参与逼宫,却一度让闻罪觉得不得不防。
如今想来……还真是浪费时间啊。
六皇子只得了郡王衔,却连意见都不敢有,不等他妹妹拦下他,他就已经哆哆嗦嗦的磕头谢恩了,特别没有出息。
抬头的时候,六皇子的眼睛里,甚至好像还能看见感激涕零,他没想到自己能有爵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