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篇(19)(1/2)
燕国的反击:荆轲刺秦
由于赵氏政权,是我最喜欢的诸侯国之一。邯郸,留下了很多文化,也是两千多年,没有改名的城市。
当然呢?邯郸,不仅留下了君王将相河许多名人的故事,还留下了很多成语,也有一个质子之都(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燕太子丹)的称谓。尤其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那段男儿立志的故事,还有赵惠文王逐鹿群雄,以及赵孝成王时期名将、战国四公子之三风云等等,无不令人向往之。
因此,写了两本以赵氏邯郸为背景的历史小说《赵武灵王英雄传》、《赵孝成王英烈传》。赵惠文王时期,也会写,不过是在以后。
不管如何,嬴姓赵氏建立的诸侯国,淡出了历史舞台。
公元前228年,秦始皇兼并天下灭了赵氏,接下来,将会把亡诸侯之剑,指向哪国诸侯呢?
答案:魏国。
三晋一体,诸侯不敢欺。三晋同存、同亡。
如今,韩、赵两个兄弟,先后被秦始皇所灭。那么,魏国也躲不过被灭亡的命运。
当秦始皇灭了赵国之后,就开始部署亡魏的战略。
魏国能否阻挡秦国的攻势,守住江山社稷乎?
也许,是魏国不该亡。一件事,改变了魏国灭亡的命运。
那么是什么事呢?
这就是战国时代,最出名的一个刺客故事:荆轲刺秦王(秦始皇)。
现在,就来说一下,为什么荆轲会去秦国刺杀秦始皇呢?
这就要从另外一个人说起,他就是燕王喜的儿子,燕太子丹。
燕太子丹是个悲剧的人物,很小的时候,被送去赵国邯郸为质。据推测,太子丹去赵国为质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251年,燕赵之战后。
据说,燕太子丹在邯郸为质的时候,认识了秦始皇。
然,谁也没想到,秦始皇归国,成为了秦王。燕太子丹又去秦国当质子。据推测,公元前232年,燕太子丹入秦为质。
燕太子丹去了秦国,见到了儿时的玩伴秦始皇。但,当初那个在邯郸的玩伴,已经高高在上,掌握生杀大权的秦王。燕太子丹在秦国没有得到礼遇,反而受到了耻辱。
再加上,燕太子丹要求归燕,秦始皇不允许。
于是,燕太子丹干了一件事:趁着秦国亡韩并赵的时候,偷偷地独自归秦。
回到燕国后的燕太子丹,只想做一件事:找秦始皇雪耻。
这时,秦国的叛将桓齮,改名樊於期,逃亡燕国。
燕太子丹的老师鞠武,认为接纳樊於期,会得罪秦国,为燕国带来灾祸。并提出了一个建议:送樊於期去匈奴。
然,燕太子丹不听劝,执意接纳了樊於期。
至于,燕太子丹接纳樊於期,是因为樊於期和燕太子丹是好朋友。朋友落难,前来相投,怎能拒绝。
我想还有四个最重要的原因:
1、燕太子丹接纳樊於期,也是表明和秦始皇势不两立。
2、燕太子丹明白要用武力与秦国一较高下,暗中备战。
3、樊於期是将帅之才。
4、意气用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那么,太子丹也明白,以燕国的国力,是打不赢秦国。好在,有三晋阻挡,秦国和燕国相隔千里,是不会正面发生战争的。可,燕太子丹失算了。
秦始皇亡韩并赵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秦将王翦,用离间计除去廉颇,攻破了邯郸,俘虏了赵王迁。但,赵王迁的兄长,公子嘉带领宗室和可战的军力向北逃亡。
王翦好不容易把赵国打趴下,怎能允许赵国还有抵抗的力量,东山再起。于是,一个现象出现了,公子嘉往北跑,王翦后面追。
公子嘉逃跑的方向,只有一个代郡。
为什么公子嘉要往代郡跑呢?
这就要涉及一个问题,赵国的三都制度:邯郸、晋阳、代郡。
晋阳是赵国的龙兴之地,赵襄子也是倚靠晋阳城的坚固,击败强大的知氏,守住了赵氏基业。邯郸是赵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也是赵国的国都,更是赵国应对中原诸侯的地方。代郡是赵襄子灭代之后,开拓的一块疆土,也是应对燕国、北胡最重要的一个军事重地。
如今的赵国,晋阳落到秦国手中,邯郸被破。公子嘉,只能往北跑,前往代郡,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赵氏的生命力很顽强,也很能打。再加上代郡,城高池阔,军备完善,甲兵数万,粮草充足,是有机会复盘的。
王翦也是意识到这一点,不给赵氏死灰复燃的机会,故而,穷追不舍,彻底扫荡赵军的残余势力。
可,代郡和邯郸,隔了一个中山国(被赵武灵王灭,有八百里,并修驰道,打通代郡和邯郸之间的交通要道),地势复杂。公子嘉利用手中的地图,逃到了代郡,并派人守住重要关口。
然,秦军没有地图,只知道一路往北,没追到公子嘉,也没找到代郡,却追到了燕、赵边界上。
王翦见状,下令安营扎寨。毕竟,一路往北追,也累得够呛。
秦军主力驻扎在燕国南境和赵国北境交接地区,这个信号,对燕国来说,不是好的信号。
毕竟,秦国先灭了韩国,又破了邯郸。那么,秦国下一个攻击的对象是谁呢?
燕国君臣见了,上下乱成一团,也认为秦国下一步要灭亡的诸侯,定是燕国。尤其是燕太子丹收留了秦国叛将樊於期,有被讨伐的借口。
燕国君臣为了避免沦为韩、赵被灭的命运,也积极动员起来。
此时,燕国的王是燕王喜,于公元前254年继位。
燕王喜继位,灭干别的事,就是找赵国的麻烦。其中,有两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