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战国风云人物 > 秦始皇篇(16)

秦始皇篇(16)(2/2)

目录

简单说,秦始皇选择内史腾灭韩,除了对方是韩国人,了解韩国,更重要的是内史腾有能力且得到秦始皇的信任。

那么,内史腾伐韩能够完成秦始皇交代的任务?韩国面对亡国,又会如何应对。

秦国以内史腾为将,起兵十万,东渡黄河,直扑韩国国都新郑。

韩王安见状,只能为江山社稷一战。

然,韩王安也清楚的知道,国际环境很恶劣,韩国孤立无缘。楚国陷入内政fēng • bō,魏国不敢惹秦,赵国地震、饥荒忙不过来,齐国不趁火打劫就是对韩国的帮助。

事到如今,韩王安只能只求多福,神灵保佑。

摆在韩王安只有两个选择:

1、为社稷而战。

2、向秦国投降。

显然,韩王安不是没有骨气的君王,选择了战。

于是,韩王安动员了一切可战的力量,大约有五万军力,前去迎战。

简单介绍一下,秦、韩两国的基本情况:

秦国十万,韩国五万。

秦国统帅内史腾,韩国统帅申仇。

由于韩国丢失了南阳(今河南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丢了战略要地,新郑门户大开。韩国只能在侑水南岸,阻截秦军。

然,秦军攻势很猛,大有垂枯拉朽之势,瞬间击败了韩军,兵临韩国国都新郑城下。

韩国新郑这座城池,我在《赵武灵王英雄传》中讲过。它是百二十里牛角城,是春秋小霸王之称郑国国度,韩国灭了郑国后,也将它作为国都。

魏惠王时,以庞涓为将,兵围新郑。韩国以新郑据守,在诸侯的帮助下保存了社稷。

那么,秦军兵临城下,韩国能否再一次躲过亡国的危机,守住江山社稷?

魏国亡韩的时候,得罪了很多诸侯,韩国还有很强军事实力。因此,韩国上下一心,能打,敢战。诸侯不想魏国独大,愿意帮忙。尤其是赵、秦与魏国是世仇,齐国想要挑战老大魏国的地位。所以,韩国躲过了亡国危机。

然,这一次,韩国国内怯战,国外又无诸侯帮忙。等待韩国的结局:亡国。

从秦国出兵到攻打新郑,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也可以说,秦国灭韩国很轻松,史料留下几个字:秦始皇以内史腾为将出兵亡韩,东渡黄河,至新郑,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

没有派出名将,也没有动用大规模的军队,也没有激励的战斗,韩国就被灭了。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灭亡了韩国,开启了横扫诸侯,兼并天下之战。

现在,来讲解一下韩国的历史和韩国的君王:公元前403年建国---公元前230年亡国,共一百七十四年。

韩国的君王历经韩景侯、韩烈侯、韩文侯、韩哀侯、韩懿侯、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韩厘王、韩恒惠王、韩王安,十一位君主。

一提到战国时期的韩国,第一印象:很差劲。

韩国总是无能,没有战斗力,是打酱油的。所以,后代王朝没有以韩为国号的人。

韩国能打一百七十四年的酱油,在战国时代存活下来,难道不该竖起大拇指,点个赞。要知道,韩国不只是打酱油的,还有很强的发言权,并没有想象之中的弱小。

韩景侯建国,韩哀侯亡郑,韩昭侯变法,韩宣惠王称王,韩襄王以诸侯制衡诸侯,韩恒惠王抗秦。可以说,韩国前四代(景、烈、文、哀)君主,主要在伐郑、击宋,开疆破土,偶尔打一下秦国、楚国,欺负齐国;中间三代(懿、昭、宣惠王)诸侯,主要对抗魏国,偶然敲打一下秦国;韩襄王先与秦武王对战,后以诸侯制衡诸侯,有三伐楚国,还有联魏、秦伐楚,也有联齐、魏伐秦;韩襄王之后,主要是对战秦国。

韩国,可不容易啊!

历经四代人的努力,灭亡了春秋小霸王之称的郑国。韩懿侯干涉魏国内政,差点把魏国一分为二。谁也没想到,韩昭侯变法是韩国最强的时候,被魏国打回原型。好不容易,又经过三代人的努力,韩国积累了国力,却在韩厘王的时候,被秦国打回原型。

也可以说,韩国发展刚有起色,不是被魏国打趴下,就是赶上秦国崛起,被揍趴下。

韩国又熬了三代,最终被秦始皇所灭。

韩国很努力,却没有赶上好时候。他的位置很尴尬,前期有魏国压制,中期有楚国、齐国欺负,后期又被秦国打压。

若用一句话形容,韩国太难了。

不管韩国君王如何奋斗,历经十一位君王,最终被秦国所灭,告别战国大舞台。当然,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善待了韩王安,把他囚禁在陈地。四年后,新郑叛乱,秦始皇杀了韩王安。

谁也没想到,过了二十年,韩国宗室子弟公子信,在汉初三杰之一且有五世相韩身世背景的张良支持下,被西楚霸王项羽封王,重新复国。结果,又被汉高祖刘邦打残,最终远遁匈奴。韩国宗室一脉,彻底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总之呢?公元前230年,这个姬姓韩氏建立的韩国熬过了一百七十四年,总算画上了句话。

那么,首战灭韩,很顺利。接下来秦始皇又会将灭国之剑指向哪国呢?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