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篇(12)(4/4)
秦始皇不表明自己的态度,让李斯和韩非,这对同学,各抒己见。当然,秦始皇要做的就是认真听他们说了什么,然后采纳。
秦始皇也想看看,这对师出同门,且又有才华的人,他们之间精彩的辩论,更想看清楚,谁才是真正忠于他。
当李斯主张灭韩的方案,被秦始皇搁置。秦始皇还把韩非说的那些话,以及灭赵的主张,说给李斯听。
那么,李斯的反应是什么?
1、我这个师兄很厉害。
李斯不过是提出灭韩的主张,说了灭韩的原因。韩非不仅说了为什么不能灭韩,还提出了灭赵,且还有具体灭赵的行动方案。
2、秦始皇在李斯和韩非之间选择。
如果秦始皇采纳韩非的意见,就会远离李斯,也会失去宠幸。也可以说,这是李斯自从秦始皇逐客令之后,人生又一次遇到的挑战。
3、感受到了威胁。
韩非威胁到了李斯的地位。也可以说,他们不再是昔日同窗,而是政敌。有韩非,无李斯。
因此,为了守住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为了赢得秦始皇对他的信任,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李斯也别无选择,只能和韩非成为敌人。
既然是敌人,就不能心慈手软。
韩非驳斥了李斯的灭韩的观点,李斯就要说非要灭韩的原因:
1、韩国靠不住。
李斯举了一个最近发生的例子:秦国伐赵大胜,韩国顺秦;赵国打败秦国,韩国顺赵。
2、不能灭赵。
a、赵国不好打:秦国伐赵,大败赵国,斩杀赵国将领扈辄,并斩杀赵军十万人。赵国在宜安、肥下,大败秦国。
b、赵国不能打:有名将李牧(北破匈奴,南败秦国,威名正盛);赵国有很强的军事实力(灭赵,不能顺利进行,诸侯助赵,就会前功尽弃)
3、灭诸侯要靠自己。
秦国有实力,灭诸侯,不需要朋友。如果秦国把韩国当朋友,就会多了一个隐患,容易被朋友背后差一刀。
4、灭韩国比灭赵国容易,还能试探诸侯的态度。
韩国离秦国近,实力弱,疆域最小,容易轻而易举灭之,开启灭国之战,也能试探诸侯的态度。灭赵不成功,就会被拖入战争的泥潭。先灭韩国,旗开得胜,对秦国君臣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秦始皇、李斯、韩非,这三人之间的博弈,秦始皇最终选择了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