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篇(11)(2/2)
韩非也因为,这两本书名声大噪。
这两本书,归结成为一句话:倡导君主专制、富国强兵。
因为书中倡导的理论和思想,深符合秦始皇所想。因此,秦始皇看了这两本书后,发出了一句感叹: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秦始皇看到了好书,就问了李斯。
正巧,秦始皇读的书,是他的师兄所著。因此,李斯将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说了出来。
秦始皇有没有问:你的才华与韩非相比如何?
李斯有没有回答:我不如他?
君臣之间的对话是怎样的,也不知道。
但,秦始皇读了韩非的著作,很喜欢,并让人去把韩非找出来,送到咸阳。
再加上,四国商议伐秦之事,秦始皇也准备找韩国出气。
此时的韩国国君是韩王安,于公元前238年继位,对于韩非这个叔叔,虽说不是弃之不用,但也没重用。
韩王安对秦国既怕又恨,怕的是秦国的强大,恨的是秦国的骄横。
就在这时,秦国趁着赵国和燕国打起来了,出兵伐赵。秦始皇也没时间关注韩非这个人。
韩王安密切注视着秦、赵两国的战争。此时的他,内心也充满矛盾:既希望秦军战败,又担心赵军难敌秦军。
公元前234年,秦将桓齮(樊於期)攻占赵国的平阳、武城两城,赵军被斩首十万人,赵将扈辄死于战阵。
韩王安畏惧秦国之势,秦始皇要韩非,他让韩非上书。
然,又一个情况发生了。
公元前233年,赵王迁从北方边防调回了率兵防御匈奴的大将李牧,几乎使秦军全军覆灭,只有桓齮率领少数护卫兵士突出重围。桓齮唯恐获罪,不敢回秦,逃往燕国,改名为樊於期。
韩王安心境发生了转变:原来,秦国也不过如此。
韩王安与赵国结盟,准备共同对付秦国。
韩王安为什么要和赵国结盟呢?
我想有以下原因:
1、赵国打败了秦国,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
2、韩国和赵国同出晋国,渊源深厚。
3、韩王安不想跟秦国混。
当然,韩王安是想恢复先祖的荣耀,携手三晋,共同对秦。
当赵国打败了秦国。韩王安得到这个消息,说了三句话:
1、秦军并非百战百胜之师。
2、韩与赵同为晋地,理应联合为一,共同对付强秦。
3、再现祖先的辉煌,让秦国不敢东进。
可,韩王安意志力薄弱,做事情也只有三分热度。当他准备联合赵国,对付秦国的时候。
姚贾的作用,开始展现出来。
至于,姚贾说了什么,没有记载。但,改变了韩王安的想法。
脑回大,可以联想一下,姚贾用了什么手段:
1、姚贾贿赂了豪臣,离间了韩、赵。
2、威胁、恐吓。
秦始皇见赵、韩有结盟的倾向,便以索要韩非为借口,出兵伐韩。
韩王安自知,孱弱的韩国,不是秦国的对手。秦始皇要韩非,他也不敢不送。
于是,为了韩国的安危,为了韩国的江山社稷。韩王安让韩非西入秦国,与之交好。
那么,韩非去了秦国,又会做什么事呢?
对于韩非入秦,也有不同的观点:
1、秦始皇霸道要人,韩王安卑躬屈膝送人。
2、韩非入秦是为了削弱秦国,离间秦国君臣的关系。
3、韩非的个人考虑:韩国不能施展他的才华,那就去秦国发展。
那么,韩非西入秦国,去了咸阳,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