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成王篇(25)(2/4)
我想有以下原因:
1、秦国欺人太甚,制定议和条件屈辱又苛刻。
2、群众反对声高涨,导致赵国君臣不想与秦国和谈。
3、议和之举,不得人心:上,不能抚慰长平被坑杀的将士;下,不能平阵亡将士的遗孤。
4、给其他诸侯一个信号:赵国不会卑躬屈膝,宁亡不卑。敢欺负赵国,定要血战到底,不死不休。
当然,虞卿说的那句话很重要:割秦,不如割赵。秦强赵弱,秦贪得无厌,赵土地有尽。这是亡秦之祸。
那么,秦昭襄王被赵孝成王欺骗了,会有什么反应。
答案:愤怒。
十几年前,秦国和赵国换地,赵惠文王忽悠秦惠文王,不仅得到了秦国的土地,却不给赵国的土地。秦、赵两国爆发了阏与之战。
十几年后,赵孝成王拒绝割六城。秦昭襄王怒,秦、赵两国爆发了邯郸之战。
赵孝成王敢戏耍秦昭襄王,这不是典型的欠揍。
一个老头被一个年轻人戏耍了,脸面挂不住。
唯有用血的代价,让年轻人知道,老年人是不好惹的。
赵孝成王不懂这个道理,秦昭襄王用拳头来教他这个道理。
再加上,长平之战的胜利,更加助长了秦昭襄王战胜赵国的信心。
既然,赵孝成王这个小儿,不识好歹,敢公然违约。
那就打吧!
不仅要打,还要打狠点,往死里揍。
秦昭襄王召开了紧急会议,询问大臣被赵国欺骗了该怎么办?
秦昭襄王没给朝臣发表意见,直接宣告了自己的态度:攻破邯郸,灭了赵国。
秦国刚打赢了长平,没把赵国放在眼中,一致赞成发动战争,攻伐邯郸,灭了赵国。
赵孝成王敢欺负秦国,秦国就让赵氏灭国。
秦昭襄王独断朝纲,很是满意。但,他遇到一个问题:以谁为将。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长平之战,论首功者,非武安君莫属。此次,攻伐邯郸,也非武安君莫属。
问题是武安君拒绝出战,还说了不能打的原因: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简单概括:
1、战机已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