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成王篇(13)(2/2)
赵国不敢惹,魏国实力也不弱,欺负韩国还是可以的。
秦昭襄王找了一个软柿子捏,攻伐韩国。
秦、韩两国开战,打得不亦乐乎。
韩国和秦国是老对手了,也是老朋友。
简单说有合作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韩宣惠王、韩襄王、韩厘王,这三代王时,秦国一直都在攻打韩国。
韩宣惠王向来有傲骨,不惧秦国,联合魏、赵、燕、楚,兵发函谷。
然,五国伐秦不克、修鱼之战、岸门之战遭至惨败,就连纵横家犀首也被迫离开韩国。
这是韩宣惠王和秦惠文王之间的恩怨。
韩襄王继位,厉兵秣马。宜阳之战,也落得惨败。
这是,韩襄王和秦武王之间的恩怨。
好在韩襄王懂得一边休养生息,积蓄国力;另一边较好诸侯,伺机而起。韩襄王在位时,联合魏襄王、齐宣王三伐楚国,又联合魏、齐两国兵发函谷,攻破了秦国的函谷关。
韩国在韩襄王的带领下,也走上了中兴。
可惜,韩襄王破秦函谷关,便已甍逝。
韩襄王甍逝后,韩厘王继位。
秦国休养生息,便将复仇之剑,指向了韩国。伊阙之战,韩国大败。韩襄王累积的国力,也荡然无存。
此战之后,韩国自保尚且不足,岂能与诸侯争天下。
韩宣惠王、韩襄王、韩厘王VS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
也可以说秦昭襄王和韩襄王、韩厘王交过手。
秦昭襄王与韩襄王是朋友(联合起来伐楚),也是对手(助楚伐韩)。
韩厘王被秦昭襄王打得,没有脾气。
秦昭襄王打了韩恒惠王的爷爷、爸爸,对于这个年轻人,他也是照打不误。
也可以理解为,秦昭襄王和韩襄王、韩厘王、韩恒惠王三代人,都交过手。
这一次,秦昭襄王是想彻底把韩国打趴下。
此时的韩国国君是谁呢?
公元前273年,韩厘王甍逝,公子然继位,是为韩恒惠王。
韩恒惠王是韩厘王之子,韩襄王之孙,也是韩国第四代称王的国君。
秦国伐韩,韩恒惠王是什么态度呢?
一个字:打。
祖辈、父辈,都和秦国打。
那么,要他认怂,是不可能。他也要和秦国打。
按理说韩国弱小,秦国强大。秦昭襄王伐韩,有底气。韩恒惠王怎会,有胆量应战呢?
是有什么资本和胆量,让韩恒惠王不惧秦国。
韩恒惠王是从哪里找来的自信,与秦国开战。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韩恒惠王的胆量、底气和自信。
韩恒惠王继位后,干了几件大事。
1、合纵魏、赵、楚,共同伐燕。(军功)
2、推行申不害变法时的‘术’。(变法)
3、对内安稳,对外无诸侯犯韩之边。(误以为韩国很强)
再加上,他推行变法,让韩国国力强盛,让他看到了复兴先祖时代的辉煌。
这也是他有底气和胆量,有资本与秦国开战。
有句话说得好,自己说厉害,那叫吹嘘。别人说你厉害,那才叫厉害。
要人别人说你厉害,你就要有实力。
韩恒惠王想得很简单:击败了秦国,诸侯就会说他厉害。
可,还有句话说得好。
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当残酷的现实来临的时候,你会觉得很残忍。
那么,韩、秦两国开战,赵国君臣是什么意见。
答案:让他们互殴,安心搞建设。
秦昭襄王VS韩恒惠王,谁将会笑到最后。
秦、韩交战,又是如何把赵国拖下水,最终爆发了战国时期,最惨烈的长平之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