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成王篇(2)(1/2)
赵太后主政
赵武灵王继位的时候年仅十五岁,却被中原诸侯欺负。
然,赵武灵王喜欢打破世俗,挑战礼制。
诸侯都在称王,他自贬为君。
诸侯看不起胡人的那一套,他却推行胡服骑射。
诸侯实行世袭制,他却来个壮年退位。
在赵武灵王的折腾下,孱弱的赵国,走上了强盛之邦。那个被诸侯欺负的赵国,变成了可以欺负诸侯。
齐国亡燕,赵武灵王打出‘平叛驱齐’的口号,扶持燕昭王抗齐。
秦国季君之乱,赵武灵王打出‘匡扶正义’的口号,扶持秦昭襄王。
当楚怀王去秦会盟被囚,孟尝君去秦被截杀。赵武灵王却敢孤单入秦,还制定了灭秦之策。
总之,赵国在赵武灵王时代,已经开始强大起来。
北方草原的三胡,都不敢惹赵国。
东胡远遁,楼烦降服,林胡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沙丘宫变,迎来了赵惠文王时代。
赵惠文王弑兄囚父,又被权臣公子成、李兑控制,处境十分堪忧。
十年后,赵惠文王用自己的方式,除掉了权臣李兑,开始了征战诸侯的人生。
伐韩、伐魏、破齐、败秦、插手燕国内政,对外战事,胜多败少,守住了父兄的基业。
赵惠文王在位期间:善纳忠言,从谏如流,也是一代明君的风范。
赵国在赵惠文王的治理下,政治清明,武力强大。赵国也是人才济济,文有蔺相如、平原君、虞卿等人,武有廉颇、望诸君乐毅、马服君赵奢等人。
此时的赵国,也成为了齐、楚之后,能够dú • lì败秦的中坚力量。
赵国的疆域,位居楚、秦之后,成为第三。
公元前266年,赵国第二代王赵惠文王甍,其子太子丹继位,是为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的爷爷、父亲、母亲、叔叔,都是战国时代有名的人物,对他这个少年君主来说,有很大的压力。
按理说,赵惠文王甍,也给自己儿子赵孝成王留下了丰厚的家底。
蔺相如、廉颇、虞卿、赵奢,这些能臣武将都在。
赵惠文王的老婆赵威后,也是很有能力的人。
赵国有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两代君王,积累的力量。楚国被诸侯干趴下、齐国也被诸侯打残、燕国也因齐国复国,一夜回到解放前、韩魏自保,很少欺负诸侯。
此时的赵国,风头正茂,打遍诸侯无敌手,没有人敢惹。
赵惠文王甍,赵孝成王继位,成为赵国第三代王,这是赵国的大好时光,也是最美好的年代。
这个少年君主,将会继承先辈余烈,发扬文治和武功,征战诸侯,将赵国的霸业推向新的高度。
然,历史总是爱开玩笑的。
那么,赵孝成王继位,被历史开了什么玩笑呢?
赵太后(赵威后,也是一代贤后)主政。
赵惠文王甍了,赵孝成王顺利接班。所有的年轻君主,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新旧君主交替。
赵孝成王也面临这个问题,再加上年轻,威望不足,也没有到主政的年纪,涉政不深。
对内不稳,对外诸侯又不安分。
朝臣请愿,赵国的国政,没有落到赵孝成王身上,而是交到了赵威后的手中。
简单说,赵孝成王虽是赵国的王,但,不能决断家国大事。他无论要做什么,说什么,都要经过自己母亲(赵威后)的同意。
那时的赵孝成王是咋想的,他有什么心理活动,对赵威后有没有什么不满,这些都不得而知。
但,可以想象一下。
就像我们十八岁的时候,父母管得死死的,说这样不能做,那样也不能做。
父母、师长,说这个不能干(早恋),你会偷偷去干。
父母、师长,说要好好读书,你却偏不读。
与父母、师长的对抗,让我们找到了点存在的意义,还觉得很有趣。
所以啊!不来点叛逆,对不起自己的青春啊!
赵孝成王有情绪,是能够理解的。
但,有情绪可以,却没有做出格、叛逆的事情。
也没有记载,赵孝成王和赵威后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
也许,是赵孝成王受的教育好,是个听话的乖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