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战国风云人物 > 燕昭王篇(5)

燕昭王篇(5)(1/3)

目录

黄雀再后

燕王哙禅位、子之之乱、齐国之祸,这对风雨飘摇的姬姓燕国来说,简直是场毁天灭地的灾难。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若用一句话来表达:这是燕国的劫。

就像春秋时,戎狄破燕。

燕国,正在经历上天给他的劫难。

渡过此劫,便能重生。

不能渡过此劫,便灰飞烟灭。

然,姬姓王室子孙之中,有一个人躲过了这场浩劫。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燕昭王。

当然呢?这时的燕昭王年岁不到二十,看着国破家亡,只知道痛哭流涕,捶足顿胸。

那么,燕昭王是如何躲过这场浩劫,让燕国破镜重生。不仅复国中兴,三十年后,破强齐雪耻,成为一段男儿励志的佳话呢?

话说,燕国历经大动荡,殃及鱼池。姬姓子孙,很多人都没能幸免。

燕昭王之所以逃过一劫,那是因为他正在韩国为质。

这里有个新问题?

燕昭王是什么时候,去韩国为质。

有一种说法是燕昭王是燕王哙的庶子(本人不认为燕昭王是燕王哙的儿子,他们之间应该是兄弟)。

因为燕王哙禅位,子之为新的燕王。

燕国发生了一场长达三年的dòng • luàn,称之为子之之乱。

燕太子平和子之打,没打赢。

燕太子平逃亡无终山(应该是燕山山脉),燕昭王逃到了韩国。

对于,这种说法,我个人表示不赞同。

燕太子平、子之打得不可开交,战败了,逃到了无终山。但,他留在燕国境内。还打出旗号,向诸侯(齐国)求援。

燕昭王从燕国逃到韩国,成为质子,这也说不通啊!

按理说,燕昭王逃难,应该就近原则。

要么,选择齐国。

要么,选择赵国。

实在没得选,选择中山国。

或者,隐姓埋名,藏起来。就像五国伐齐,齐襄王没得选择,隐姓埋名,藏了起来。

可,为什么燕昭王从燕国,一路狂奔,逃到了韩国呢?

要知道,燕国与韩国不接壤,路线也很复杂,燕、韩两国的距离,可不近啊!

再说呢?

子之之乱后,又有齐国不足六十日亡燕国之祸。

七百多年的姬姓燕国,被改成子姓燕国(子之的姓名不知道,当了三年的燕王),燕国已经亡了。

齐宣王攻破燕都,燕王哙葬身火海,子之被剁成肉泥。

这时候,哪有姬姓燕国的事呢?

燕昭王逃到韩国,成为质子,这怎么理,也理不通顺。

还有,韩宣惠王正在忙于迎战诸侯,他敢接这个烫手山芋,惹齐国不高兴。

综上:

姬姓燕国已经被子之取代,姬姓的天下,已经不存在了。

子之之乱,燕昭王逃到韩国,只能称呼为落难公子,不能被称为质子。

韩宣惠王忙着应对诸侯,是没有胆量和气魄,惹齐国不开心。

所以,子之之乱,燕昭王逃到韩国,这个理由很难站得住。

根据残缺的史料记载,燕王哙禅让、子之之乱、齐国亡燕、赵武灵王扶持燕国在韩国的质子(燕昭王)平叛驱齐,匡扶燕国。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这个记载,从侧面说明了燕昭王是在韩国为质子。

但,燕昭王的质子生涯是发生在燕王哙,禅位以前。

送质子去诸侯国,总有原因吧!

楚怀王送楚顷襄王去秦国,是为了结盟,对战诸侯。

赵太后送平安君去齐国,是为了结盟,对付秦国。

那么,燕国为什么会平白无故送一名质子去韩国呢?

燕国此举,又是与谁会盟,对付谁呢?

翻看残缺的史料,可以看出端倪,查到细微的线索。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甍,年少的赵武灵王继位。以魏国为首,来了一场五国会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