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篇(42)(2/2)
因此,赵武灵王就要亲自前往胡疆,了解这块即将归属赵国的疆土。
若是连自己的疆土,他都不曾踏入,岂不抱憾终身。他要将自己的足迹,踏遍胡疆每一寸山河。
此行,也是远播赵氏威名。纵使千难万阻,他要亲自踏上胡疆。
赵武灵王进入胡疆,一边安抚楼烦人和林胡人,另一边下令不许惊扰、掠夺他们的财物。由于赵军纪律严明,赵武灵王等人深入胡疆也没有遭受到胡人的反抗。
赵武灵王看过了大青山南麓的风光,又率领众人,翻过大青山北麓。
北麓的风光与南麓的风光,各有不同,但也令人心旷神怡。
看着这块疆土,赵武灵王总算明白了,为何天下骏马皆在林胡。
赵武灵王为了巡视、安定胡疆,远播赵氏恩德。不畏艰辛万难,跋山涉水,走遍大青山南、北两麓,探寻大河的尽头。
此次出行胡疆,增长了众人的见识,也开阔了众人的眼界。
以前,在他们眼中只有中原肥沃之地。
如今,胡疆之地,给他们不仅是开疆拓土,建立万世功业的荣耀感。还强烈震撼了他们的心灵。
原来,天下是很大,很宽广。
回到代郡,赵武灵王案几上的文案,堆积成了一座小丘。这些文案,也是出行胡疆的成果。文案上记载了胡疆的人文、地形、地貌、山川河流。
赵武灵王双目注视着重新勾勒出的堪舆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胡疆之地,比赵地不知大了多少倍。
赵国若开拓这块胡疆,并降服胡人,训练铁骑和战马。他日,天下诸侯安敢与赵国争雄。
赵国如何管理这块疆土,抵御胡人南下,成为了一道难题。
毕竟,胡疆文化和中原文化是有矛盾、冲突的。
不仅体现在思想上,还体现在穿着上。
战胜对手,可以用武力。
但,要想获得战败者的接纳,武力是没用的。
打下江山,不容易。治理江山,更不容易。
毕竟,赵武灵王击胡开疆,这一步跨度太大了。
前人可没有一下开拓数千里胡疆的先例,也无管理胡疆的经验可寻。
面对未知且庞大的疆土,赵国君臣不得不开创一条新路。
还好,赵氏封地在北地,常年处理胡疆的问题,对胡疆文化有所了解。
尤其是代郡,它的文化,不同于邯郸文化。
赵武灵王借助管理代郡的模式,来管理新开拓的胡疆。
于是,数千里胡疆,被赵武灵王新设三郡。
楼烦人世居之地,被设为雁门郡。
林胡世居之地因为在青山南、北两麓,大河也是林胡人的内流河,地面实在太大。赵武灵王为了更好管理这片疆土,设云中、九原两郡管辖。
当然呢?为了更好管理疆土,赵武灵王还实行移民、戍边、开疆以及修筑长城等等多种惠民政策。
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不仅数伐中山,不落败迹;西渡大河,收回河西北地郡,插手秦国内政;击败林胡、楼烦、东胡,拓地数千里。
赵武灵王为了守住战果,防止北胡卷土重来,还在数千里胡疆设立雁门、云中、九原三郡。同时,还修筑了内、外数千里长城。
赵武灵王击三胡,拓地数千里,设三郡之事。不仅赵国上下一片沸腾,就连中原诸侯也是一片震动。
赵武灵王的文治武功,盖世功德,不仅威震草原,还名扬诸侯。
就在这时,赵简子时,流传的谶语,渐渐被赵氏津津乐道。
姑布子卿等人预言,赵简子在邯郸出生的七世孙,将会效仿先祖功业,北击胡人,开拓胡疆。分裂数百年的天下最终走向一统。
谶语说:天子出邯郸,天下归一统。姬姓亡,嬴姓兴。取周而代者,嬴也。
莫非,赵武灵王就是预言之子,他将会结束战乱、分裂,天下一统之人。
那么,赵武灵王会是预言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