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篇(1)(1/3)
可能会有人问,为啥不写秦孝公、秦惠文王,非要写秦武王呢?
秦武王这个小屁孩,自大、胡闹、还自负,有什么好写的。
那么,秦武王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提起秦武王荡,给人的印象就是:身高体壮,力气大,又爱争强好胜,身边的大臣都是粗鲁的野蛮人。
秦武王和英明神武般的君王无缘,反而被冠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一个爱作死的少年。
是这样的吗?
西汉大才子贾谊,曾写过一篇文《过秦论》。
其中有句话提到: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在贾谊看来,秦始皇之所以能够剪灭六国,建立秦朝,是因为“奋六世之余烈”。
那么,这六世是指哪六位秦国国君呢?
搬起脚指头数一数,这六世,指的是秦孝公渠梁、秦惠文王驷、秦武王荡、秦昭襄王稷、秦孝文王柱、秦庄襄王子楚,这六位国君。
其实呢?我个人认为,六世指的不是六位君王,而是六代人。
那么,秦武王荡和秦昭襄王是兄弟,属于同一代人。这只能说是五世,怎么叫六世呢?
这六世应该指的是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
有人会说,秦国的强大,不应该是秦孝公时代商鞅变法吗?
答案:秦国强大,是秦献公。
可能有人又会说,秦国强大,从他开始,这太勉强了。
其实,一点都不勉强。
公元前389年,魏武侯以五万魏武卒击败秦国五十万秦军,这件事发生在秦惠公时期。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流落魏国,回到秦国,结束秦国从秦厉公之后,历经秦躁公、秦怀王、秦灵公、秦简公、秦惠公、秦出公好几世之乱。
秦献公在魏国学有所成,回到秦国开始效仿魏国变法,整合了秦国复杂的势力,增强了国力。
公元前366年—公元前362年,这是秦献公变法后证明自己的时代。
秦献公以韩、魏两国威胁周天子,起兵勤王。秦军在洛阳打败了韩、魏联军,得到周显王的赞赏。
石门之战,斩首六万,周天子发来贺电。
少梁之战,大败魏军,俘虏魏相公叔痤,攻取了庞城。
最主要的是秦献公没有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度,把秦国国君的位置,交给了次子秦孝公,而不是长子虔。才有后来的秦孝公历经二十年的变法。
话题,走远了。
说好的是秦武王,怎么扯到他爸爸的爷爷身上去了。哈哈,说这么多的目的,也是为了替被遗忘的秦献公说句话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