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篇(6)(4/4)
接着,张仪连续问了几个问题:
秦国落败了,三晋的目标又会是谁?
楚国是合纵长,可曾号令诸侯?
将军是联军统帅,三晋可有听你的?
昭阳想了想最近的遭遇,三晋虽奉楚国为主。但,三晋骨子里是看不起楚国的。
三晋伐秦,是为了拖楚国下水。
三晋亡秦,下一个目标就是攻楚。
但,昭阳奉楚怀王命,前来伐秦。若撤军,除了没脸面见楚怀王,还让楚国和三晋之间的关系恶化。楚国再想和中原诸侯搞好关系,那就太难了。
再说呢?楚国法律,覆军杀将。
昭阳就这样回去了,还能活吗?
就在这时,账外来了一个人,送上一份军情。
军情上说,“越国伐楚,速速回援。”
昭阳得知,这个消息,也没有表露半点痕迹。但,张仪见了,也猜到了七八分。那就是楚国,东边出事了。也就是说,秦国贿赂越国伐秦,成功了。
张仪又展开攻势,替昭阳着想,说他混到现在这个份上,的确不容易。难道要和秦国打得两败俱伤,便宜了三晋。
昭阳为了楚国的利益,不让三晋做大。也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会因伐秦失去。昭阳开出了很多条件,张仪都答应了。
张仪的意思很简单,只要楚国退兵,都不是事。当务之急,要忽悠楚国撤兵。
昭阳在张仪的劝说下,加上国政之事,这才答应退兵。
秦惠文王见张仪靠这张嘴,退了燕、楚。那么,面对三晋之兵,秦国就多了点底气。
可,令秦国没想到的是三晋也退兵了。
秦惠文王看着函谷关心想,“搞什么。你们来秦国一游乎?”
话说,楚、燕退兵,三晋也不弱,决定死扛,一定要拿下函谷关。
可,三晋忘了,他们还有一个敌人,那就是齐国。
原来,秦国为了拉拢齐国,不惜降低身份,愿成为齐国西番之臣。
齐国答应,夹击三晋。
三晋腹背受敌,精锐皆在函谷,被逼无奈,只好撤军。
秦惠文王见国难顷刻之间,就被化解,叹道:“多亏了这位,靠嘴吃饭的人。否则,秦国真的危险了。”
那么,五国联军伐秦不克,楚国和中原诸侯的关系,走到头了。
楚国和秦国,又会如何。
楚怀王错过了这次把秦国打趴下的机会,未来的人生,又会是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