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篇(2)(3/4)
魏武侯见赵氏的战略中心,向中原发展。赵烈侯的改革也让赵国国力得到发展,赵武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魏、赵表面上和平友好的关系,难以维持下去。赵国对魏国的蛮横越发不满,魏武侯也觉得赵国没把自己当回事,两国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用武力解决问题。
魏武侯不擅长外交辞令,也不懂得安慰赵国,只懂得用拳头说话。魏武侯心想,魏国强大到可以欺负任何诸侯,区区赵国,也没被他放在眼中。
魏武侯做好了准备,赵国要翻脸,他就和赵国打到底。
公元前386年,赵武侯甍逝,赵敬侯继位。赵氏从赵烈侯建国,历经赵武侯,赵敬侯。赵敬侯是赵国第三任国君,他见中牟离魏国势力范围太近,出于战略和安全的考虑,将国都从中牟,迁到邯郸。
邯郸,成为赵国的国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也就是从这一刻起。
赵氏内斗成为家常便饭,这一次也不例外。
赵敬侯继位,又陷入内斗,公子朝率军攻伐赵敬侯,用武力取得君位。
公子朝打不赢赵敬侯,便向魏武侯求援。
魏武侯见光明正大欺负赵国的时候,总算来了。于是,调派军队,支持公子朝,插手赵国内政。
好在,赵国也不弱,齐心协力击败魏国,守住了邯郸。
三晋联盟的关系,也在这一刻彻底决裂。
赵敬侯见魏武侯欺人太甚,也加入诸侯,牵制魏国的军事行动。中山恒公趁着魏、赵交恶,又借助齐、燕诸侯的力量,走上了复国之路。
魏武侯想借道赵国,平叛中山。
赵国给出两个字…拒绝。
中山国成为魏国的疆域二十多年,又再一次失去。魏武侯也恨透了赵国。魏、赵两国,也在邦交上画上了句话。
赵成侯是赵敬侯之子,也是赵国第四任国君,岂不知其父受到的耻辱。赵成侯继位平叛,征伐诸侯,打败卫、齐、秦诸侯,也有点飘。却被魏武侯打败了两次,让他多了点恨。
今,魏国陷入两子相争,公子缓求助赵国,正是了结魏、赵新仇旧恨之时,赵成侯岂不答应。
赵成侯报仇雪恨,插手魏国的机会来了。
于是,赵成侯借助这个机会,点起兵马,大张旗鼓,干涉魏国内政。
当然呢?魏国强大的实力,摆在那里。为了增加胜算,赵成侯决定联合韩国,共同伐魏。
那么,韩国的国君是谁呢?
韩景侯建立诸侯国,又历经韩烈侯、韩文候、韩哀侯、韩懿侯。
此时的韩懿侯已经是韩国第五任国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