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篇(1)(2/2)
就像现在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读上好学校,哪怕是砸锅卖铁,也得上。
用现代语形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什么,要选择好学校了。
因为那里有很优秀的老师,还有丰富的教育资源。
有句话说得好,找对一个好老师,人生之路,走对了一半。
因此,父母不仅要读好学校,找好老师,还要参加补习班,更要学习一技之长。
然,君王和老百姓出发点相同,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
但,他们用的方式不同。
君王的孩子,不用挤破头去读好学校。
他们占据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请私教,一对一,来教自己的孩子知识。
当然,要想成为普通人家孩子的老师,是很容易的。只要你会识字,有点学问,就可以。
但,想要当君王孩子的老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要满足三个条件。
1、博学多才,见多识广(精通诸子百家)
2、名气大,名望高
3、仪表俊雅
简单说,要长得好看,名气高,学识领域强,才能成为君王孩子的老师。
那么,魏文侯选择谁成为魏武侯的老师呢?
这个人就是河东三贤(子夏、段干木、田子方)之一的田子方。
田子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长得好看,又有学识,以道德学问显达诸侯。
还懂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简单说:有性格。
最主要的是他和魏文侯的关系也很好。
因此,魏文侯经过再三甄别,最终让田子方教自己的儿子。
于是,魏武侯拜田子方为师,学习治国、平天下之术。
魏文侯也重点培养他王霸之术。
魏武侯有个好老师,还有能干的老爸。再加上魏武侯爱学习,天资也不差,自己很刻苦、很争气。更懂得,利用老爸为他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和壮大自己。
魏武侯不到二十岁就开始披甲上阵,成为魏文侯争霸诸侯的得力助手。
不到三十岁,因功,被封为中山君,坐镇中山,独当一面。
因此,魏武侯和他老爸魏文侯一样,是一个年少有为、有梦想、有朝气的少年。
魏文侯有子如此,岂不乐哉。
魏文侯时代结束,魏武侯时代开启。
那么,魏国第二任君主,魏武侯干了什么大事呢?
1、东、西两面开战(东打郑国,西战秦国)
2、联合赵、韩,打败楚国(还拒绝楚国求和,就是这么霸道)
3、阴晋之战,横扫河西(吴起以五万魏武卒,重创数十万秦军)
4、助田氏取代姜齐(齐康公不长记性,助楚伐魏)
5、压制赵国,丢了中山
魏武侯战功赫赫,打败诸侯。魏惠王在这种氛围之下长大,可以说见证了爷爷、父亲时代的辉煌。
魏惠王生活在文、武二侯时代,无疑是最幸运的。
但,同时也是最不幸的。
爷爷、父亲都能打,身为子孙的他,如何超越祖、父的功勋?
答案:压力很大,动力很强。
就好像,有能力的人都不想听见这句话:这是谋谋的孩子。
因为这句话代表:他父亲很强。
无论孩子怎么努力,都不能取代老爸的地位。也可以说,这孩子的一切,都是靠拼爹。
他们想听:这是谋谋的父亲。
因为这句话代表:儿子很能干。
任何有想法的人,都不想一直笼罩在父亲的光辉下,走不出来。也可以说,这孩子不能拼爹,靠的是自己。
有爹靠,那就靠。
没爹靠,就只能靠自己。
因此,青出于蓝胜于蓝。这就成为了年少有为的人,努力的方向。
那么,魏武侯时代结束,魏惠王时代开始。
魏惠王能够超越自己的祖、父吗?
他是战国时代的幸运儿,还是不幸运的?
他能够走出祖、父辈的光环吗?
他能不能继承和发扬祖、父的文治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