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秦昭王、楚襄王质子人生路(2/4)
燕昭王继位后,一心为雪国仇家恨,在易水之边,高筑黄金台,广招天下贤才。燕昭王在位期间,休养生息,图存图强,避免卷入中原混战的局面。燕昭王在位期间燕将秦开大破东胡、朝鲜、真番。上将军乐毅(沙丘宫变,离赵逃魏,前往燕国)联合五国攻齐,占领齐国七十多城,使齐国只剰莒、即墨二都尚存,造就了燕国的盛世。
秦昭王稷是《赵武灵王英雄传》中提到的第二位前往他国为质子之人。
秦惠王晚年,崇尚迷信,偶然间他得知一个预言。那就是祸乱秦国者,楚人也。秦惠王为了避祸,也为了实行远交近攻的战略,将芈八子长子公子稷不远千里送去燕国为质。秦惠王之举,一则是为了消除祸端,二则是为了增加一个盟友。从战略上看,秦、燕结盟,威胁最大是赵国。
公元前307前,秦国的少年君王秦武王荡,为了实现拔宜阳,通三川,以观九鼎,取周而立的伟大夙愿。秦武王亲自举周室的天下。然,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让人无限的唏嘘长叹。秦武王因举周室天下,而死在了雍鼎之下。
秦武王死,先王诸公子为了王位,手足相残,引发了季君之乱。季君之乱,导致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武王三代君王积累的人才毁于一旦。秦国的国力严重受损。先王诸公子争来夺去,笑道最后的是楚人芈八子。芈八子身份低贱,卑微,竟然在内乱之中获胜。这个结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当然,芈八子为了掌权,诛杀惠后及先王诸侯公子,手段相当残忍。秦惠王的预言,总算得到了印证。
赵武灵王刚攻伐中山,取得大胜,索要四邑与中山王姿议和。赵武灵王腾出手来,决定插手秦国内政。于是,赵武灵王派乐毅前往燕国,有说燕昭王。燕、赵达成同盟,一起护送秦质子稷回国,争夺王位。
有意思地是十年前赵武灵王以乐池出使韩国,护送公子职回燕国;十年后,赵武灵王又以乐毅出使燕国,护送公子稷回秦国。真是十年前有乐池,十年后有乐毅。乐氏一族在战国重重也增添了精彩一笔。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死至公元前305年,秦昭王稷继位。这三年,秦国无主,一片乱局。公子稷也没有想到自己从一个质子的身份,最终会成为秦国的王,他就是秦昭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