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宁远争议上(3/4)
得知消息的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邱民仰,兵备道张斗、姚恭、蔡懋德,援剿总兵左光先、山西总兵李辅明、密云总兵唐通、蓟镇总兵白广恩、山海关总兵马科、辽东总兵刘肇基、辽镇东协总兵孟道、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等人,还有无数的军将,都急急奔上城楼,往南方兴奋眺望。
就见南边的平原上,明军骑兵越集越多,他们一队队奔来,在城南数里汇集,密密层层,前后也不知排了多少层。
再往后看去,又见旗帜如海,大股大股的步军踏步而来,旗海中,数杆以大车拉动的大纛旗分外醒目。“万胜!”声中,步骑汇合,无数大军往宁远城列阵而来。
看他们大军,无边无际,浩瀚的人海,从山到海处,似乎铺满了大地。
援军确实到了,还如此威势,不说洪承畴等人哈哈大笑,便是城内的军士军户们,也个个欢呼雀跃。他们潮水般的欢呼,与城外“万胜”声隐隐相合,形成势不可挡的威武之音。
……
在蓟辽总督洪承畴。领宁远各官各将出城迎接时。王斗与杨国柱、王朴、王承恩、张若麒等人来到大军前面,也趁机打量这个闻名遐迩的宁远城池。
宁远,便是宁远卫卫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清代改称宁远州城,到后世,又改名为兴城。明宣德三年,城周五里九十六步,墙高三丈,有门四。宣德五年,又增筑外城,周九里一百二十四步。
辽东战事起,宁远城不断修缮。此时城墙高三丈二尺,又雉高六尺,每门皆有瓮城,上有城楼与角台。城内有钟鼓楼,与城墙四座城楼遥相呼应,战起,登临楼顶,城墙与城内景观尽收眼底。
宁远城墙颇有特色,当年修建时,为使城墙坚固。大量使用不规则的城石砌筑内壁,然后将壁面焀平,所以称为“毛石墙”,由于石料大多就地取材,远望其色似若虎皮,又称“虎皮毛石墙”。
可以看出,洪承畴,邱民仰等人,对入援大军的到来,是花了心思迎接的。他们出城数里,锣鼓喧天中,将各将与监军们,热情万分的迎进城去。
至于入援的军士们,则在城外扎营。连王斗等军,现宁远城池内外。大军有十几万之多,城内的民房官房占尽了都堆不下。
先前到来的军队,如蓟密各处军,大多是扎在城外,大部分在凉风习习的山地上,如城东五里的三首山,城东北五里的螺峰山,城东北十五里的干柴岭,城西北八里的枣儿山,城西北的黄土坎山,摩诃罗山等等。
王斗等人在未到达宁远时,根据夜不收的探查回报,也决定明日起,就移营到城西北的磨盘山、九嶐山、荆条山一带去,凉快避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