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所鸣(2/3)
且文皎是知道黛玉自在贾府住了一年回林府后,最喜欢的就是在自己家里当家做主。
要是把黛玉留下,她可不还是和原书里头一样,“寄人篱下”了?
苏皇后看文皎呆了半日,从床上起来笑推她道:“你别不信,我倒是觉得娘说的是真的。”
“要不然怎么你没来之前,我都病病歪歪快死了,你一来了,我就慢慢的好了呢?”
“说起来,我还没拜谢过贵人呢。”
文皎回过神,看苏皇后真作势要行礼,吓得赶紧扶住道:“罢罢罢,姐姐这可使不得。你这真拜一下,我不得折寿十年?”
文皎苏皇后这边说着大事,黛玉那边刘学士也早讲起韩愈的一篇《送孟东野序》来。
却说黛玉进了屋子,先给两位郡主请了安,跟着和屋子里的伴读们都互问了好,便赶紧坐到座位上去。
果然她才坐定,刘侍讲便手里拿着一卷书一叠纸张飘然进来。
他先略翻看一回堆在案上的上个月课业,看时辰钟正好走到卯正,便对着下面学生道:“上课罢。”
两位郡主带头,一屋子小姑娘齐齐起身行礼道:“见过刘先生。”
刘学士摆手叫坐,先叫宫女把手里拿着的上个月交上来的课业一一发到学生们手里,方开始讲今日课程。
虽公主郡主伴读们并不用去考科举,但开国皇后所列课程表初稿上就有《四书》等考科举的男子必读书文。
还有从先秦到前朝各位大家所做诗文所中精心挑出来的百篇文章千首诗词,也是正业课程。
除正业课程之外,还有课外阅读的游记杂记等选项。
所以大燕开国以来,虽按此法教出的公主郡主两只手都能数的清楚,却人人满腹才学经纶都并不亚于新科进士。
今日刘学士所讲便是百篇文章中韩愈所做的一篇《送孟东野序》。
此文黛玉虽早就读过,也听杨先生也讲过,却仍是全神贯注投入这节课程当中。
盖因不论是杨先生还是刘学士上课时,都会让学生们先畅所欲言自己从文章中得到的感悟。等最后再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
父亲说过,人的见识年龄不同,看到文章时的感悟也不同。
她年纪尚小,就应该多听多看,有助于开阔心性见识。
不要把自己拘在一处,只听一家之言。若养成看事看物偏颇的习性,往后容易把人生路走窄。
在府里学堂人少,英莲陆清又未学到此处,是以只有她自己和杨先生探讨过。
今次学堂里有这么多人,她便能听到十余个人的想法。三人行必有我师,听了十来个人所想,必然能更进益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