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定论(2/4)
云山寺仗势欺人的事情做了不少,连官府都要捏着鼻子看他们的脸色,童知州生闷气的时候不少,而且很多次都是因为这个杨举人出面的事。
“东翁,云山寺那边背景深厚,万一..”
“没什么万一,不管凤阳还是南京,对京师那些清流言官都怕得很,能不得罪就不得罪,这次有望山先生接下这件事,他们不敢继续。”童知州笑着说道。
说完之后,童知州又疑惑的看向王师爷问道:“为什么望山先生会出面,这桩事和他有什么相干?”
身为师爷,自然消息灵通,王师爷沉吟了下就开口说道:“学生听说赵捕头的儿子和望山先生的儿子交情深厚,而且..而且学生隐约听到风声,说昨天那事望山先生的儿子可能也参与了。”
听到这个,童知州的脸色顿时就白了,连声说道:“你怎么不早说,要是本官按照那帮和尚的意思去查,还不知道惹下怎样的大祸。”
“学生也是耳闻,觉得一个读书种子怎么会做这等事,不敢禀报..”
“对了,既然赵捕头的儿子和望山先生的儿子有交情,那以后要另眼看待,你去..”
知州从五品,都察院御史正七品,在品级上双方差了三级,可知州一任九年,下一任正常升一级,成为正五品,而都察院御史六年一察,如果外放到地方,往往可以做到三品参政,即便这样,还会被认为是贬斥,可想而知双方的地位差距有多大。
有了王友山的这封信,这件案子就盖棺定论,赵进见义勇为,官府会给予褒奖,而那六具云山寺和尚的尸体,则让云山寺领回,官府给与申斥。
实际上,有了王友山的表态,捕房的合谋灭口不但不是罪过,反倒成了正常公务,打点关系的银子也不用花费太多,大家能分到的赃银也多出不少,本来赵振堂准备倒贴进去的二百两银子也原封不动的退回,还按照成例拿了十五两的好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