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皇后好憋屈(1/1)
这几日莫梓瑜一直待在自己宫里面,完全不去触皇后的霉头。这几日,天天皇后因为一些妃嫔的小打小闹就把那些妃嫔贬黜的贬黜,禁足的禁足,连尉德妃都不轻易去惹皇后。为什么?最近皇后肝火有点旺。
为什么旺?去问问信王不就得了?
这几日不知为什么,朝堂上总有人参信王一本,都不是什么大事,总是那些鸡毛蒜皮欺男霸女的事情。关键这事情还没完没了,天天总有人去参一本,然后还有一帮附和。这种情况信王自己非但没收敛,还变本加厉,三天前还因为在青楼里争风吃醋把兵部侍郎的小儿子左腿给打断了。
兵部侍郎官位虽不大,但是颇有权利,今天那兵部侍郎还在朝堂上参了信王一本,关键莫东庭、莫东轩以及莫东宇都帮着这兵部侍郎参信王,这件事情加上前些日子以来的事情持续发酵,文昭帝直接禁了信王的足,还把信王手里的漕运布政司的职位给剥了下来交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最坑的还在后面,昨日常山王以死相谏求文昭帝将信王的儿子也就是愉宜郡主所生的儿子交由他们抚养,原本文昭帝还不同意,结果常山王将书信呈交给文昭帝之后,文昭帝也不多说,将信王的孩子交于常山王夫妇抚养,并授予怜郡王封号,并将信王手底下三分之一的分地给了怜郡王,现由常山王夫妇代为打理,成年之后便可以继承。
信王听了,自然不同意,皇后也找了文昭帝,结果文昭帝却说“子承父业”,怜郡王不继承父亲的,还继承谁的?堵得皇后哑口无言,之后皇后又说怜郡王是她的孙儿,就算信王不能抚养,她可以亲自抚养,甚至还将想法转给常山王夫妻听了。
常山王根本不理会皇后,顺便递了折子,说年事已高,准备回封地养老,京里的事交由常山王世子管理。常山王世子一向不露人前,前年娶了妻子之后,更是与妻子游山玩水好不快乐,之后因为妻子怀孕才回的京,而且当初愉宜嫁给信王时,世子就没有参加二人的婚礼表示自己的不赞同。
这下,最让常山王世子满意的是常山王终于不打算搅和京里面的事了,常山王夫妇前脚带着外孙一走,后脚常山王世子就闭门谢客,关起门陪着爱妻养育自家孩子,管你什么皇后,皇子的。
而常山王夫妇出了京就面临几方刺杀,每次一看就知道冲着孩子前来,有几次自己都差点身首异处。常山王恨得牙根痒痒,虽然每次抓到的刺客都服毒自尽,而且身上找不到任何线索,可是常山王能笃定,就是皇后或者信王派人干的。
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常山王还没等到回封地,又递了封折子说封地地处南疆边境,常年有南蛮骚扰,恳求将当年带回京里的十万大军带回南疆抵御南疆蛮夷。文昭帝当然不介意,皓风百万大军有五十万都在自己的心腹手里,也不怕常山王做什么幺蛾子。
但是文昭帝表面上还是要装作略显为难,于是将五万大军归还给常山王,另外五万大军却以仍要受训的理由还在靖安公手底训练。没错,就是靖安公,当年常山王由于被先帝怀疑拥兵自重,常山王为表忠心举家从封地来京,还将十万军队交于先帝。之后,文昭帝登基,常山王又为自己找靠山,又请旨将军队交于皇后娘家靖安公手里以示忠诚。
不过,始终对象始终弄错了,这也是最近世子与常山王夫妇商讨研究出来的结果,而且皇后居然敢这样做,他们也不用和皇后装傻充愣了,以太子的实力,登上帝位还需要军队的支持,那他们就釜底抽薪好了。
虽然只要回了五万人马,但是靖安公那边脸就黑了,剩下的五万人马,也是人心不齐的,虽然这么多年了,常山王原来带来的十万人马里许多士兵早已经解甲归田。换了一批新鲜血液,打着常山军队的名号而已,可是有许多原来常山王带来的将领现在都身居要职,就算靖安公想拉下一批人,都要考虑他们在军队里的威望,况且常山王这一做法,害得有许多将领都有了回乡的念头。
而且,人家又不傻,有了权力又不是什么耳目闭塞的,当让知道常山王回封地受行刺的事情,在一想想,大家都觉得自己不傻,这想到的都差不多嘛,结果现在靖安公在军队里受到一些将领的异样目光极度憋屈。
皇后也憋屈,因为这么多的刺杀就不是她指使干的,她就派过一次,也就是那次差点要了常山王老命,要不是半路遇到个神医,常山王命就交代在那了。当然皇后不知道这么详细,她只知道计划失败了,于是就没再出过手。谁知道后来又蹦出来一批杀手刺杀常山王,而且常山王就认定是皇后以及太子这边人干的,让皇后更憋屈。
于是皇后干脆也不管了,将目光转到后宫里,看那群搔首弄姿的小贱人,皇后就气不打一处来,几天没整治,就不知道这后宫里到底谁才是老大了是吧?于是皇后将自己的一肚子怒火通通撒在后宫这些嫔妃上面,尉德妃避其锋芒,就安静的待在宫里。
莫梓瑜呢?也是以苦夏为理由,身子不爽也天天待在宫里不出门。
莫梓瑜一边喝着茶,一边想:等你火撒完了,就出来。
------题外话------
嘿嘿,姐姐最近在想想新文,到时候记得来看呦!(* ̄3)(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