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6(1/2)
到了这些细节,他喝着清香的花茶,嚼嚼凉果,心情似乎真的平复了不少,还当着秦岭、肖松晚的面笑谈,说“小李的工作做得越来越细致了。”
有一天,吃过午饭后,佟定钦一边喝着茶,一边津津有味地捧着本《傅雷家书》。在这关键时候如此休闲,让李艳屏感到有点意外。
“佟市,你竟然有心情看书,”李艳屏笑着说,“我去告诉秦处,让他们也放松放松。”
《政府工作报告》是由秦岭牵头写的。h市各条战线上的工作总结最后都汇总到秘书处,由秦岭亲自起草,每写完一稿,都要向吴兴浦、佟定钦及各位副市长汇报。秦岭忙得一脸的黑气,看着就像要得神经病了。
佟定钦也笑,说:“这书写得好,做人就得正气。正气能打倒一切,不怕别人说什么。”
李艳屏点头说,“佟市看得真透,这书乍一看满是说学音乐的,其实它是讲怎么做人。”
佟定钦点头,认同地说,“小李,你要懂得,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得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做人做好了,做事才会成功。”
李艳屏知道他是想骂吴兴浦不会做人,忙恭恭敬敬地点头。肖松晚不失时机地恭维道:“佟市真厉害,这会儿我们都紧张得天天睡不着,你还能静下心来看书。”
佟定钦大笑,说,“我是中文系出身的嘛。”他说话的口气模仿着吴兴浦,大家听着都笑了。
市长夫人第八章(三)
佟定钦虽然表面上虽然恢复了平静,但李艳屏知道,他肯定不愿意像个卑微的小保姆般,永远委屈地受吴兴浦摆布。自从那天开会回来,佟定钦就频繁召见钟少敬密聊,李艳屏猜想,针对吴兴浦的压制,佟定钦一定是有所动作了。
一天,佟定钦又将钟少敬召到办公室。两人长谈了整整一天,肖松晚也奉命参与其中。钟少敬走后,李艳屏看到桌子上留下厚厚一迭材料。佟定钦让李艳屏把材料拿去复印。他解释说:“我找钟少敬牵头,由他组了个课题组做‘百年h市’文化战略发展规划。”
李艳屏望着这份新鲜出炉的规划,简直是惊讶得不敢相信。两会就要召开了,h市各条战线的大小规划早已准备好。按照过去的惯例,在每一个“五年”期间所做的规划都只是对“五年”总规划的修补。而每一次出台具有方向性战略调整的规划,从提出到调研、讨论、修改到成稿,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然而现在,这个“百年h市”的方向刚提出来,佟定钦就走了条捷径,在不惊动从市府到下属各局的情况下,私下组织课题组做出来了。
佟定钦微微一笑,说:“时间上是紧了些。不过我听老钟说,上个月省里主要领导去北京,北京的某位领导就提出了要针对s省的文化底蕴优势,建设一种有历史感的s省形象的任务,我估计现在省领导也在为这事动脑筋。假如这个规划的落脚点能从我们h市开始,以‘百年h市’的城市形象建设打开局面,那省领导一定会感到很欣慰。”
李艳屏望着那些厚如尺高的材料,仿佛看到钟少敬领着他的课题组,在佟定钦安排的办公室里,呕心沥血、没日没夜工作的场面。她简直不能想像,要以怎样的执行力,和精神激励,才能使一个临时凑成的课题组,在半个月之内,完成本应半年完成的任务。
在佟定钦受气回来之初,李艳屏曾经想过,佟定钦绝不会只是摔摔茶杯,就能将这些气恼忘了。然而吴兴浦毕竟是h市的党内一把手,佟定钦位居他之下,受他的气是应该的。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多大权力的人,都不可能不受到相应箝制。这要是换作底下的工作人员,连摔茶杯的权利都没有呢。
然而李艳屏一直以为,佟定钦会用官场上一些惯用的阴谋,不声不响地让吴兴浦遇到难堪。她全然没想到,佟定钦竟然会用如此正当的手段,名正言顺地让吴兴浦说不出话来。
佟定钦仿佛看穿了李艳屏的小心思,他微微一笑,说:“对待什么人,就得用什么方法。在这个关键时候,省领导不会有心思看两个老家伙打口水仗。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真正替上级领导分忧。”
佟定钦捧着这份宛如天降的规划草案,趁着到省里开协调会的时机递上去了。正如佟定钦所希望的,他的这一举动博得了省领导极大的好感。在整个s省还没有确定清晰的思路以前,h市能主动走在前边,不仅提出了清晰的构想,而且表示了愿意以h市为实验点,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的决心,这一想法让省领导非常满意。省里主要领导不仅肯定了佟定钦的构想,还特别强调“这就是今年两会的主题。”据秘书处后来收到的风声,吴兴浦到省里开会时,还不识时务地公开抱怨佟定钦搞错了方向,没想到省领导听了都一致沉默。最后,由省长邵庆建委婉地提出,吴兴浦应该大力支持佟定钦的施政方向。两会已经近在眼前,市委书记怎么能跟市长闹意见。吴兴浦收到批评出了一身冷汗,他立刻灰溜溜地承认了自己的失言,并明确表示支持佟定钦。
书包网想看书来书包网
市长夫人第八章(四)(1)
在这一关键时刻,有一个人再次被推到了潮头浪尖上。出于新闻中心办公室主任于勇的推荐,温兰再次在会议中担负重要工作——所有“人大”期间新闻通稿的撰写。
温兰对于这份重任的到来非常讶异。显然,这不是她或者她父亲努力的结果。那是谁在帮助她呢,或许,是再踩她一脚?
温兰毕竟还是年轻,她已经摆脱上次出错的阴影,很快把自己调整到冲锋陷阵的状态。然而望着她忙忙碌碌的背影,李艳屏没来由地感到担心。她知道,这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新闻稿的撰写几乎与会议同步,在时间紧、反应快的情况下,就算是经验老到的笔杆子也难保证不出错。而温兰,她已经担负过一次错误了。
李艳屏笑自己杯弓蛇影,可是某种迹象似乎表明,温兰还是会再次踏入陷阱里。
在分工会上,秦岭的发言颇耐人寻味。他说:“温兰同志自从到我们秘书处后,文笔精彩,表现优秀,很适合在这次会议上担当重任。”但是,在会议即将结束时,他又补充说:“虽然大体的分工如此,可是有些同志毕竟分配在薄弱环节。年轻的同志缺少经验,犯错率高,希望秘书处的同志们团结一心,互相提醒,严防文字上的各种漏洞。”
听起来是场面上的话,可李艳屏总觉得是特地为温兰而讲的。散会后,秦岭对温兰说的话,更让她有不好的预感。秦岭说:“小温,分给你这么个重要任务,你可千万要珍惜。这一次,不能再出什么差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