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39(2/2)
书包网想看书来书包网
《沉浮》三十(1)
不要以为漠谷河总是可怜兮兮的那么一小股黄泥水。每年到了汛期,长宁一带及漠谷河上游的甘肃进入集中的雨季,仿佛要把常年干旱欠缺的水分一下子补足似的,动不动就没来由的倾盆而下,说不定哪一天清早起来,漠谷河就满满当当的一河黄水,马群一样地由西向东狂奔。
这一年的汛期到得晚,六七月份没太下雨。进入八月份,雨却十分集中,下得没完没了,昏天暗地。像是轻易惹不哭的孩子,一旦哭起来,竟很难收场。到八月底,往年该是雨势收敛的时候,仍然不依不饶地下了一场暴雨,而且一下就是疯狂的两天两夜,沿河多处告急。北方人稀罕水,漠谷河大桥上,从早到晚涌动着看热闹的人。
到了九月一日,雨势小了,不再是又粗又直急不可耐地砸下来,而是变成了细细的斜线,在空中织成阴沉沉的雨幕,不紧不慢,没完没了。这种霖雨,下起来往往是有头没尾的,把人的心都能下霉。漠谷河大桥上依然涌动着看水的人,打着伞的,穿着雨衣的。驾车驶过大桥的人也要减慢车速,降下车玻璃,看一看这一河浩浩荡荡的水。
英雄的故事就是在这一天发生的。
是不是有人马上就会联想到,既然河水汹涌地从漠谷河大桥下冲过,桥上又挤满了看水的人,再加上车辆不停地驶过大桥,该不会是大桥坍塌了,许多人掉下河中,英雄出现了……这种联想也绝不是没有道理的,但事实是漠谷河大桥至今依然完好。我们的工程质量绝大多数还是过硬的,像重庆那一年的大桥坍塌事件毕竟只是极其个别极其偶然的。而且,用极其偶然的一个事件去营造故事显然是生硬的,不真实的。真实的生活里,自然流淌着真实的故事,很多很多,只有它们才构成我们的生活中本质性的东西。
英雄的故事是后来才采撷到的。我们的英雄那时候还没有到现场,而与英雄有关的那位妇女从中午饭前就在漠谷河大桥上徘徊。她打了一把半边伞骨已经塌陷的破伞,反反复复地从桥这头到桥那头,又从桥左边到桥右边,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挪过多少次、多少个地方。不过,她始终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大桥。她趴在桥栏上看疾速驰过的黄水,看得头昏眼花,身子绵软无力。她事后说,那天早上她只吃了半个馒头,直饿到中午,饿到晚上。她说她一直希望突然间看到她的孩子,或者丈夫,他们到桥上来找她。可是,一直到很晚都没有……
九月一日还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日子:它是全国中小学校的开学日,是孩子们理应高兴的一天。陆天翔记得儿子陆驰前一天晚上就在不断摆弄他的新文具盒,把它和暑假作业一起装进新书包,提前做好了第二天开学报名的准备。当然,也有孩子不高兴,比如那位在桥上徘徊的妇女的孩子。那妇女名叫刘英,和后来出现的英雄的名字相比,她的名字其实一点儿都不重要。没有刘英,也许还有张英、王英、马英出现在雨中的桥上。陆天翔带着宣传科赵科长一行人在医院里见到刘英已是第二天了。刘英和她的名字一样朴素平凡,瘦弱,憔悴,疲惫,一问才知道她不过四十出头的年龄,看上去却怎么也像五十岁的人。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脸色蜡黄,嘴唇发紫,条纹病号服里的脖子显得苍白而又多皱。伸出被子的胳膊上正在输液,被子下面却瘪得像没有人似的。她脱下来的那身泥污的旧衣服就扔在病房的墙角。她的男人坐在床边,显出内疚的复杂的神情,厚厚的嘴唇总是半开着,露出被烟熏黑的牙齿。儿子把头埋在母亲的枕头边,眼睛哭得红肿,他说:“妈妈,我们一直找你,怎么就没有想到你在大桥上呢!”她抚摸孩子的头说:“妈妈主要觉得对不起我儿子,我儿子要是个学习不好的孩子倒还罢了。你学习好,妈妈却没有能力供你上学。”
两口子从纺织厂下岗以后,厂里每个月只发给每人一百二十元钱。总共二百来元维持一家三口人一个月的生活,在现在的物价水平下可想而知,更何况还有老人。男人好面子,成天钻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刘英却和厂里的下岗女工们不停地在外面找活干,这个年龄了,她们能找到的活儿就是给人上门打扫卫生。她们往往一大早就守在住宅小区的门口等人叫。遇到一个新建成的住宅小区,女工们更是成堆成堆地守候在那里,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活干,一天下来能挣个十几块二十块的,大家就像过节一样地高兴。但在新装修过的房子打扫卫生,活是很重的。先要把剩在房子里的沙子水泥地板砖碎片木料残渣一趟一趟地背下楼去,然后才擦洗拖抹,一天干下来确实够呛,衣服被汗水浆得又黑又硬。一个暑天里,刘英在一个新住宅小区那里挣了四百多块钱,按说孩子开学要用的钱是该够了。可前几天她的母亲偏偏住院了,要做胆结石手术,兄弟姐妹好不容易才凑齐了老人的手术费,到了孩子上学报名时,钱显然是不够了。
书包网txt小说上传分享
《沉浮》三十(2)
先一天晚上,孩子在整理书包时刘英就在犯愁。她给男人说:“要不你先去问谁借点,让娃把名报了。”男人抽着烟说:“我借不来。”她知道男人因为她给了老人做手术的钱这些天一直不高兴,就没有再说什么。钱这东西,拿回来了人总高兴,拿出去了谁也不高兴。她就不吭气地自己出去借钱,一连走了三四家,竟然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没有借来钱。第二天一早,丈夫还在睡觉,她做好早餐给孩子说:“你到学校给老师说一下,报名费我再想办法,这一两天就交,看行不行?”她知道学校不可能给孩子减免学费。企业不行了,大家一个比一个困难,给一个人减免了,大家都会要求减免怎么办?孩子倒是听话,就到学校去了。她觉得对不起孩子,吃着馒头还在考虑到哪儿再去借钱。不大工夫,孩子又回来了,告诉她“老师说不行”。她于是领着孩子一块儿到学校,先找到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说不行,他没有这个权力。她又去找教导处,教导处主任说,这是学校统一定的。她只好又去找校长,校长果然是那一套话,校长说,现在企业垮了,没人拨一分钱,学校就是靠收点学费勉强维持的。如果大家都拖欠学费的话,这学校就没法办了。她说就宽限一两天,她再想办法。校长说,那就想出办法了再让孩子到校吧。校长又解释说,制度是对大家的,学校也没有办法。刘英只好又带着孩子回到家。这时丈夫已经起床,他嘟嘟囔囔地说:“你还以为你的面子多大呢。明明知道娃要开学了,非要给家里钱。”她说:“老人的病眼看着不做手术不行了,咋能见死不救呢?”“你救得好,这下娃报名你去找钱,去找啊!”“我给老人看病的钱还是我出牛马力挣来的,你挣的钱呢?”两个人越争越上气儿,男人一出手把她推倒在床上。她呜呜地哭了半天,孩子在一边不住地安慰她。她给孩子说,妈出去一下。她没有再去找人借钱,而是在大街上徘徊良久,后来就来到漠谷河大桥上。
“刘英的情况可以说简单一些,着重还是要说说张建武同志的英雄事迹。”孙晋廷说。
陆天翔和赵科长带人从医院了解情况回来以后,一起到孙晋廷办公室进行汇报。
“好。下面我就着重汇报一下张建武同志的英雄事迹。”赵科长说。
刘英从大桥上一跃跳入漠谷河的时候已是晚上八点多。那时候桥上看水的人已稀稀拉拉,大多数人都回家去了。她又冷又饿,更重要的是心灰意冷。“跳下去”的念头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她已说不清楚,只记得这个念头折磨得人心慌气喘头都要炸开一般。她说,当她终于决定了的时候,她反而感到了宁静。准确地说她不是“跳”下去而是“溜”下去的,桥栏离水面其实只剩下一两米远了。几个目击者说,他们是听到哭喊声才看见有人翻越栏杆的,起初他们还以为自己看错了,等到弄明白是真的时,人已经在水里了。他们说,想不到人掉到水里并没有响声,要不是及时看见,后果真不堪设想。刘英是从桥北头靠河堤路的地方跳下去的,如果是跳入湍急的河心,那情况便不堪设想;她又是从桥的东沿跳下去的,如果是西沿,要被河水冲入桥洞底下(河水那时候一直塞满桥洞),情况更不堪设想。她是哭喊了一声脱离开栏杆落入水中的,她说当她知道自己已经跳入水中却没有立即死去的时候她就后悔了,她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她大叫了一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目击者在桥上惊呼:“有人跳河了!有人跳河了!”人们围上来问:“在哪里?在哪里?”随着目击者的指点,大家看见了在昏暗的水面上隐现挣扎的人,一齐惊呼起来。一辆要过桥的小车停下来问明情况,忙把车子一拐开到河堤路上,车头向东,把车灯照在河面上。后面跟上来的几辆车也拐到河堤路上,一齐用车灯照亮河面。大家在河堤路上奔跑,追赶被河水疾速向东冲去的落水人。
“快救人啊!快救人啊!”有人在失声呐喊。
书包网想看书来书包网
《沉浮》三十(3)
后面一长串人也跟了上来。
还好的是河心的激流不断地压向河边,落水者始终在靠岸两三丈远的地方起伏。
跑在前面的人已经试图下水。但落水人又被水流冲到前面……唯一有效的办法是从落水人的前面下水拦截,才有可能把人救上来。
“快救人啊!救人啊!”这回是有人在朝前面的人呼救。他们发现在河堤路前面还停了一辆车,在车旁边有